第05版:登瀛
2025年04月02日

追忆父亲

□周序中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想到已故的父亲,心中涌起无尽的思念。

父亲91岁时因病离世。父亲7岁时,爷爷因风寒去世,4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此后,父辈兄弟姐妹5人生活困难。父亲9岁那年,奶奶为了养活孩子们,改嫁张家,靠张家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

父亲的童年是在乞讨中度过的。他和大伯父一起乞讨时,大伯父常让年幼的父亲走在前面,用他稚嫩的脸庞和瘦小的身躯,乞求路人的怜悯。即便如此,父亲也时常遭受白眼、嘲讽和吆喝。10多岁时,父亲开始做些粗活,去了滨海八滩的二姨奶奶家和王宝贵家,帮人放牛砍柴,一干就是10多年。

1954年冬,21岁的父亲应征入伍,成为东海舰队1401部队的一名航运兵。1957年,他随部队调防至山东莱阳机场,在场务连任班长。在部队期间,父亲三次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59年3月,父亲所在的部队集体转业,奔赴兰州西北的戈壁滩,参与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制。面对极端恶劣的气候和生活环境,父亲和战友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1985年10月,父亲获得核工业部的表彰。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次。每到春节前夕,我们兄弟姐妹都期盼着父亲回家。母亲会告诉我们父亲回家的具体时间,我们便数着日子,盼星星盼月亮,期待父亲早日归来。每当父亲到家那天,母亲会带我们去车站迎接。有时因汽车晚点或其他原因未能接到父亲,我们便会感到深深的失落。

父亲回家时,总会带些糖果和新衣新鞋给我们。邻居们也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我家,和父亲聊家常、聊工作、聊外面的世界。父亲一边聊天,一边分发糖果给邻居们。

父亲回家过年,成了我儿时炫耀的资本。吃着父亲带回的糖果,穿着他买的新衣,心中满是幸福。有了父亲的爱与陪伴,所有的不适与失落都烟消云散,心中只剩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父亲无尽的感激。

记得我上初二那年,母亲将她穿过的衣服改给我穿,我坚决不肯穿。父亲问我原因,我说:“这是女生的衣服。”出乎意料的是,父亲并未训斥我,反而温和地说:“秀才不怕衣衫破,只要肚子里有货。只要你学习成绩好,穿什么都好看,人家也都瞧得起你。”父亲的这番话让我原本执拗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

父亲一生省吃俭用,在外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月按时将工资寄回家,由母亲保管。1967年5月,我们家花了1000多元,盖起了三间青砖青瓦房屋,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母亲在世时曾告诉我们,父亲每年探亲回家,都会把家前屋后整理得干干净净,还栽植了几十棵树。几年后,这些树木制成了五斗橱、大衣橱、高低橱等“高档”家具,家里的桌椅板凳一应俱全。

如今,每每回家,父亲在世时的唠叨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我明白了,那些唠叨背后是父亲深深的牵挂和对儿女无尽的爱。

父亲用他的言传身教指引着我走向正确的方向。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将追随他的脚步,做一个温暖、善良、有光的人。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华,走了 愿他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