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崇海
华,走了!华,李廷华,生于1930庚午马年,2024年12月26日奔赴天国,留下了海、明及家人的沉痛哀悼和无尽思念。
20世纪80年代初,在盐城的新闻媒体上,有个署名“华海明”的作者,显得十分亮眼,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今,当年从事新闻报道的老一辈提起来,就会竖起大拇指:“那时的‘华海明’,可不简单啊!不仅上稿多,而且分量重。”由此可见,当年的“华海明”在新闻报道人员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的用稿剪贴簿上,还保存着署名“华海明”发表的数百篇稿件。虽然报纸已经泛黄,但还渗出淡淡的墨香,这是“华海明”辛勤劳动留下的成果,书写了大冈新闻报道的许多篇章。大冈报道组连续多年被《盐阜大众报》和盐城县委宣传部表彰为先进集体,“华海明”三人也多次被授予优秀通讯员的荣誉称号。
其实,“华海明”是大冈报道组成员李廷华、任崇海、施道明三人各取一字组成的笔名,也是一个新闻写作的团队。早在20世纪,大冈公社(现大冈镇)是先进典型,文字综合、新闻宣传的压力很大,缺乏工作人员。党委研究决定抽调大冈供销社文书李廷华、大冈中学教务员任崇海、农具社文书施道明三人组成大冈报道组。后来,以“华海明”的署名出现在报纸上。
华,是我们三人里面最年长者,也是报道组组长。他从事文秘工作时间长,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而且人品好,工作勤奋,对人真诚,热心助人,做事踏实,任劳任怨,一丝不苟。那时,每次上级部门需要的典型发言、经验总结或者调查报告,还有新闻部门的约稿,他总是和其他两人商定所写材料的思路,列出大小标题,每一段要写的内容,就连用哪些事例或数据,都要进行仔细研究,需要下乡调查或开会座谈的,也及时安排。准备工作做好后,三人进行分工,一人负责一部分。初稿写成后,典型发言之类的稿件由华编纂,而先进人物的事迹之类的通讯由海总纂,最后由明字字把关,誊清复写。每篇文稿发出前,华还要仔细看一遍,有没有错别字,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这样的密切配合,十分顺畅,有效地完成写作任务和提高稿件质量。如被《乡镇经济手册》采用的陈克乾的文章《借人之才·生我之财》,被《新华日报》采用的典型报道《情操高尚的女青年——任宗利》《起步》,被《盐阜大众报》采用的《能人辈出气象新》《主人新姿》等,在当年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些都是“华海明”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
“华海明”并肩战斗了十几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尝尽了酸甜苦辣,在大冈的田间地头,留下了采访的足迹;在深夜办公室的灯光下,留下伏案疾书的身影……“华海明”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宣传报道工作,为宣传大冈、讲好大冈故事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是大家一生的荣耀,感到十分欣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也是收获满满,思想品德、写作技能、文字功底有了很大的提升,写作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为后来从事其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985年以后,“华海明”先后离开了写作团队,但在并肩战斗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一直延续着,相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19年,在华九十岁寿宴上,“华海明”再聚首,举杯祝福华的九十大寿,明还特地赋诗一首,诗曰:“悠悠岁月忆华年,诚学恩师府院前。勤笔精磨思路广,多谋进取作风严。仁慈孝善心常暖。品贵德高身自廉。喜见南山松不老,期颐再聚敬良贤。”当场吟诵并合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留下了“华海明”的永久记忆。
华,愿你一路走好!在天堂里再拿起笔,写出更多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