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周刊
2024年11月04日

厚植红色根脉 凝聚奋进伟力

张廷干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承载的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红色基因传承与创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党的二十大也对红色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最根本的是永远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精神品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结晶,红色基因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底气。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做到忠诚干净、常存担当,把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基因融入血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为民服务的初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最鲜明的品格。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高校教师要经常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坚持“服务育人”理念,以师生为本,回应师生关切,这是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助力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所在。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最重要的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正确的历史认知正是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的前提与基础。红色基因不仅深藏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精神密码,更蓄积着奋进新征程的深层动力。新四军的历史展现了新四军浴火重生、浴血奋战的光辉史诗,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统一中强化正确的历史认知,传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把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正是历史自觉的时代要求。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需要创新创造的伟大事业,要以这一历史伟业为基,努力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探究历史发展规律,从历史伟业中汲取真理智慧与前进力量,接受伟大革命精神的滋养和洗礼,进而将其转化为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的强劲动力,增强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形成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底气,发扬斗争精神,实干争先努力创造新业绩。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最关键的是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时代价值。红色资源包含了深刻的科学理论、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好红色基因,要深刻认识红色基因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辩证关系,坚持红色基因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将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谨防红色基因的“退化与突变”。一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增强历史认知的学理性,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丰富红色基因内涵和外延,推进红色资源的现代表述、革命精神的时代诠释,充分发挥精神形态红色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积极推进红色研究成果转化利用和系统开发,激活和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另一方面,不断创新红色教育方式,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必须旗帜鲜明地批驳红色传统“过时论”“失败论”“僵化论”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西方“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增强红色基因免疫力;注重分众化、重点化施教,使红色基因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得到有效传承,形成全社会共同传承红色基因的整体合力;牢固树立赓续红色基因的实践导向,注重在实践中锻造精神品格,使红色基因真正活起来;将枯燥理论知识融入熟悉又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资源中,增添课堂活力、激发学习兴趣,为建设红色资源整合高地、红色文化精神研究高地、红色精神传承高地做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为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博士。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红色资源的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提升研究与实践”〈2021JSJG656〉阶段性成果)

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赋能思政课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