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周刊
2024年10月21日

深挖红色资源 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包雅玮

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生动教材”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新四军作为盐城红色文化的标志,是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红色基因、造就了城市精神。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大课堂,探索红色资源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发挥独特红色资源优势,探究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我市既有新四军纪念馆、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等物质载体,又有陈毅、粟裕等革命先烈在盐城顽强奋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战时文件、老照片、抗战书籍等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让教育更“接地气”,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就在身边,更好地达到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红色资源更深入地了解革命历史、感知革命的艰辛与辉煌,可以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坚持信仰、坚守初心的意义,培养勇于面对困难、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历史的具体情境中学会分析问题、思考原因,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勇于创新、迎难而上的态度,激发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的拼搏动力。

利用独特红色资源,赋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以新四军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为核心的“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和实践活动。通过“行走的课堂”,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感知革命精神,增强教育的现实感和感染力。系统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开展多元化红色教育实践教学,将红色资源系统地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小学阶段,通过讲述英雄故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从小了解革命历史;大学阶段,通过专题讲座、走访老兵、志愿者服务、普法宣讲、红色文化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深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进一步开发多元化教育活动。2023年,市教育局《基于校馆合作的“铁军魂、盐城红”革命精神区域一体化教育实践》获批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示范项目立项。信息化时代,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课程、红色文化专题网站、虚拟现实技术等,打造线上红色文化课堂,拓展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红色资源教育的效果离不开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搭建沟通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红色资源的使用方法与教学技巧。同时,鼓励教师不断探索现代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用好独特红色资源,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路径。设定育人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利用故事、图片、短视频等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盐城红色文化资源,并通过讲述红色经典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学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盐城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镌刻有新四军红色印记的英雄之城,立志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将盐城红色文化融入相关专业课程,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丰富育人内容:涵盖社会发展全方面。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系统规划,在课程内容上打通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衔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政课内容体系,确保不同学段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上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可联合教育机构、文化单位,共同制定红色资源的开发规划,明确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同时,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学素材,确保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有效运用。创新育人方式:构建跨领域、跨部门合作新格局。教育部门作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应发挥引领作用,制定相关政策,从课程建设、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确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文旅部门要整合红色遗址、红色文物、红色故居及红色纪念馆等资源,开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线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场教学和实践体验机会。企业和社会组织可通过捐赠资金、设备等方式,支持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教育活动,并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参与课程开发,将企业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

(作者为盐城工学院社科处处长、江淮人文研究院院长。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研究”〈2024SJZDSZ001〉;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机制研究”〈24SZB-010〉阶段性成果)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质效 践行红船精神 强化民企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