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周刊
2024年06月17日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姜明栋 沈晓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指出,“聚焦转型升级,增强绿色发展主导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渗透到每一寸土地,浇灌到每个人心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约束,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基础。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及省委、省政府支持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城市,盐城生态禀赋独特、绿色动能充沛,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力巨大。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市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绿色低碳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明标识,巩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把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态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起势,培育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典范。

绿色筑基

夯实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生产活动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土壤、水热条件直接关系产出规模,而区域生态环境优劣间接影响产品质量。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绿色溢价的认可度和支付能力明显提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含“绿”量成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我市既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条件最好、区位最优的平原农业区,也是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具有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和生态支撑。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坚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优化种植布局和品种结构,增加蔬菜、水果、中草药等经济价值高、碳汇能力强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培大育强响水西兰花、阜宁黑猪、滨海白首乌等特色农产品,持续提高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优质农业比重,引领农业由“大”向“强”全面突破。

提升绿色农业科技含量和绿色溢价空间。加快推进绿色农业数字化建设,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着力解决精细耕整、精准播种、盐碱地改造等方面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绿色农产品由“高投入、低利用”向“低投入、高利用”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延长绿色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打造集种植、加工、营销和物流于一体的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绿色果蔬、花卉苗木、优质稻米、生态水产四大产业集聚式集群式发展,以产业融合提高绿色农业综合效益。放大“盐之有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农业生态资源和产业溢价空间,协同推进农业领域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

绿色赋能

引领工业新质生产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绿色产业是劳动对象和载体,绿色能源是劳动资料和支撑。我市作为长三角北翼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广的沿海滩涂和最大的海域面积,风、光资源丰富,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起步早、定位高,在区域和行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绿色产业优势和绿电供给优势明显,为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先机。

以风光优势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托风、光资源,建设沿海滩涂、近远海新能源综合利用基地,推动“风光氢储”一体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海上新能源综合利用高地。完善新能源研发、制造、运维、检测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海上风电试验场、近海漂浮式光伏、绿氢“制储运加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不断巩固和壮大新能源产业和绿电供给优势。

以绿电优势赋能数字智能产业发展。发挥清洁能源生产优势,健全绿电交易、溯源认证体系,扩大我市工业企业、算力企业的低碳竞争力。推进“东数海算”“东数绿算”海洋算力中心建设,加快算网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探索“可再生能源+算力”协同发展路径。

以数智优势赋能全行业新质生产力跃迁。支持算力应用创新,以“智改数转网联”为牵引,支持钢铁、纺织、化工、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及德龙、联鑫等重点企业加装“智能”引擎,以绿电、数智两大抓手驱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迁,引领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绿色跨越

培育生态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态是我市最厚重的底色,也是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牵头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的最大优势。挖掘绿色生态的经济价值,培育生态新质生产力是我市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绿色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绿色品牌积累绿色财富。充分释放世界自然遗产地品牌效应,放大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联动东部滨海湿地、中部海盐文化、西部里下河水乡三大旅游观光带,串珠成线、集线成面,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品牌。培育“全景世遗、全链布局、全域康养”生态产业新业态,扩大生态旅游附加值,提高区域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效率。

以绿色碳汇撬动优质资本。挖掘“蓝”“绿”碳汇经济价值,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构建以“碳汇资源收储—固碳价值评估—政府基础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服务”为框架的“碳汇银行”体系,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间的转化通道,盘活生态资源,推动碳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和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和机制保障。

以绿色生态汇聚尖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劳动力,尤其是高学历、高技能人才跨域迁移的重要驱动因素。要利用好绿色生态优势,探索尖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打造环境美、医疗好、康养优的院士工作站和院士专家疗养基地。优化青年人才公寓区位布局和生活环境,放大绿色生态吸引力;完善政策配套,提高“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的产业针对性,汇聚青年人才来盐落户,为新质生产力跨域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姜明栋为北京大学博士生、盐城工学院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沈晓梅为盐城工学院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院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须正确处理的矛盾关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增强安全发展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