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周刊
2024年02月26日

加强品牌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韦峰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农企努力的方向。“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大丰区大桥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和文化内涵,实现品牌农业对农业供给侧的高效推进,以农业品牌化助力大桥乡村振兴。

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大桥镇按照区委、区政府“112233”工程要求,把发展大葱种植作为全镇产业调整、农民增收的主导方向,种植面积达16100亩,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大葱产业为全镇提供近800个就业岗位,季节性用工每年8万多人次,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大桥大葱拥有“惠恒”“杭南”“传夫”“元富禾”“伟梦芳桥”等多个知名商标。政府组织成立大葱协会,积极发挥新闻宣传导向作用,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大力宣传品牌大葱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加大江东农业伟景农业等重点企业、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树品牌形象,推产品销售,创驰名商标,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运用行政手段推进品牌发展,建立“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相关部门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搭建平台,在资金、宣传、税费、金融、对外促销上大力扶持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杭南”“传夫”“元富禾”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地方著名商标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

完善品牌创建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奖励机制,一手抓创建、一手抓管理,鼓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走品牌创业之路。突出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科技支撑、农产品质量、品牌培育建设,全力打造“一村一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将大葱种植打造成农业领域辐射范围广、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农民购置优质大葱种子和农业物资,引导农民改良品种、科学种植,培养经济人,帮助农民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针对高亢地和沙壤土等特性,选择种植耐旱、耐寒、耐贫瘠、抗性强的东风15号、玖福等产量稳定、品质上乘的主打品种,采取集中地垄育苗、给水施肥、大田移栽、肥水管理,确保葱白长势越来越好。大葱从2013年的500亩,以方向村、川南村为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双丰、联丰、中业、中港等9个村发展大葱种植,30多名本土种植大户加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形成16000多亩规模。

建立可信可靠品牌形象。大桥大葱以葱高、白长、脆嫩、味甜著称,是大丰区农业的重要地理标志和文化名片,获得“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江苏省A级绿色防控示范区”等称号。为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大桥镇积极动员大葱种植企业和家庭农场申报绿色食品,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做好数据研究与预测,构造信息交易平台,举办各种大葱类活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建立完善客户数据库及关系票券体系,针对不同种类的市场制定不同的推销策略。建立上海农产品直销窗口5个,与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安排客户和代理商参观大葱种植基地,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品牌建设、销售渠道改进、售后服务提升,进一步扩大大葱市场,帮助农民提高收益。减少直接出售毛葱数量,通过分拣、去杂、切尾叶等初加工成净葱,根据客户要求分等分级包装销售。同时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鼓励龙头企业创新科技,提升农产品档次,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增强农业产业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为大丰区大桥镇党委书记)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深学笃行抓落实 奋力开创新局面 紧扣产业引源头活水 培育高企增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