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守好民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对标“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重大使命,在“四个三”工作布局中鲜明指出“要持续提升民生幸福指数”,进一步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切与期许,锚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民生工作的目标任务。
民康物阜,盼之行之——办妥保民生的实事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就业优先”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以来,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第二,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
新征程上,要坚持发展普惠性民生,实现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高标准建设“家门口”社区就业服务站,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人才峰会引才等重点活动,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以就业之稳聚发展之要、夯民生之基。
注重工资分配调控,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引导促进企业工资合理增长,稳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办细解民忧的难事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保障之要。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惠民力度,用心提升服务效能,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进教育提质增效,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高品质高中创建有序推进;持续提升公共卫生和养老服务水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苏北健康管理中心正式揭幕,带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盐城集聚。
新征程上,要坚持改善基础性民生,满足特殊群体现实需求。“一老一幼”,一头连着万家冷暖,一头连着和谐稳定,要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童年,让“老有所养”托起幸福“夕阳红”。
积极打造“盐年益寿”幸福养老品牌,实现政策法规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同步强化、社区居家机构建设同步推进、数字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步发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同步发展;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联动发展,进一步增加养老服务投入,整合多方资源,鼓励多主体参与,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壮大银发经济,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度开发、优化养老资源配置。
让“幼有所育”奏响成长“欢乐颂”。不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质增效,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高等教育校地协同创新水平,全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办好暖民心的琐事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兜住基本民生保障,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智慧大救助平台。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82亿元,城镇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18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04个、改善农村住房1.04万户,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153公里、全省第一。
新征程上,要坚持保障兜底性民生,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让“残有所助”温暖备至,健全残疾人福利体系和帮扶体系,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水平稳步提升,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管理,推进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力做好困难重度残疾人社会化照护工作。
让“弱有所扶”落地落实,对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突发情况再次返贫等情况持续关注,特别是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开展常态化帮扶,确保符合条件对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作为实干者与奋进者,唯有把对人民的赤子情怀转化为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不懈奋斗,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保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才能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做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以民生幸福指数彰显盐城温度。
(作者单位:大丰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