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文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以“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实干争先”为主题,科学部署“四个三”工作布局,动员全市上下对标先进和实干笃行,积极展现“敢为奋进”姿态和“勇挑大梁”担当。其中推动“三大转化”,在发挥机遇优势、提升发展实力上实干争先成为关键抓手。当前,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呈现出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等特点,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动力系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连通性面临一定挑战。为此,应认真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使命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三大转化”。
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新时代以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这些区域重大战略核心要点在于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打破地区分割、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盐城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于一身,战略机遇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应通过错位竞争、拉长长板、跨界联动、联合攻关、形成合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将创新思维、先进经验、资源要素在盐城交汇,打造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近年来,在众多战略优势叠加下,盐城将黄海新区建成向海发展主阵地,高起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一南一北”两大战略载体正拉开建设大幕。
把产业方略转化为强市支撑。坚定不移把产业发展作为强市之本,让盐城现代化发展筋骨更强健。聚焦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立足自身发展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面向社会需求新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要放大地方特色和要素禀赋优势,结合新技术新需求开发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以供给质量提升满足消费需求升级。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产业培育区域协同、均衡发展、齐头并进发展格局,打造具有盐城地域特色和标识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从产业链的“点”上率先突破,在产业链的“线”“面”上扩大优势,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商业模式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产业链政策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通过构筑完善的制度环境、公平的政策氛围、科学的指引和指南、供需两端的调节,不断提升产业链各环节及产业链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在未来产业链治理中,应进行持续、严密、细致的调研,从技术链条上深入了解产业链各企业的协同情况及要素供给能力,不断推进产业链纵深拓展和升级再造。
把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盐城未来发展,潜力在沿海,出路在开放”。当前,盐城持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体系,通过科学探索滨海湿地、滩涂等资源综合保护与利用新模式,加快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海工装备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风力发电场建设带动风电设备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风电产业全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海洋创新载体加快集聚,全市涉海产业领域先后建成数十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海洋经济逐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近年来,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招商活动,扎实推进“链主”外资企业培育、产业链招商、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初步形成外资集聚发展生态,盐城正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筑起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着眼未来,盐城应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创新优势,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放平台载体,发挥中韩(盐城)产业园和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的平台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形成内涵更丰富、领域更广泛的全方位合作关系;更高质量服务参与实施RCEP,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效,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展现新作为,让高水平开放活力澎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