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2年07月04日

培育文创企业 擦亮世遗品牌

周晓燕

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一块享誉世界的“金名片”,以往申报成功地区的实践证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会带动当地旅游业振兴,形成巨大无形资产。在黄海湿地申遗成功3年内的黄金期,我市相关文化旅游产业有一定发展,但未出现预期“井喷式”增长,世遗品牌影响力没有充分转换。后申遗时代,如何抓住申遗成功这个关键点,放大世遗效应,加快文旅产业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坚持政府引导

完善推进机制

建议由市文旅部门牵头,市申遗办、文旅公司配合,邀请专业机构、文化专家等组成专门工作组,学习国内外世遗地工作经验,走访保护区、景区、社区和重点文创企业,全面摸清家底,对接需求、诉求,帮助文创企业找准与世遗工作的切入点,高水平研究制定盐城文创产业参与世遗IP开发的工作方案,与《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等文件互促互补、无缝衔接,明确任务清单,为责任部门与文创企业牵线搭桥,培育壮大一批本土优秀文创企业。

同时,相关部门应依托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对文创企业参与黄海湿地文旅资源开发进行长效监管。在世遗文创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管理中心可协调政府多部门合作,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或外地知名机构参加,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发掘黄海湿地文化内涵;资源经营方面,在不改变湿地资源国家所有性质前提下,指导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源监管方面,督促湿地文创资源经营单位履行好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社会责任,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自我约束,维护盐城良好对外形象。

发挥龙头作用

繁荣文创市场

2019年,我市成立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后,积极服务湿地科普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旅游年卡、旅游巴士、游船等重点项目建设,但其作为文旅龙头企业,宣传推介黄海湿地、组织开发旅游产品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建议由市文旅公司牵头,整合黄海湿地研究院有限公司、黄海湿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黄海湿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资源,统筹黄海湿地品牌传播工作。由市申遗办会同各保护区、景区明确效果要求,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委托文旅公司整合资源、统一运作。原则上,黄海湿地相关文创产品或服务由市文旅公司组织本地文创企业或在盐设常驻机构的外地知名文创企业开发、设计和制作。条件成熟时,可以在黄海湿地周边地区择点设立文创产业集中区,共同推进本土文化资源挖掘传承展演、文旅品牌策划包装、景区文化品位提升等工作,努力实现黄海湿地品牌宣传与文创产业发展的双赢。

注重产品研发

实现以文兴业

在市区布局文化遗产展示、文旅集散、城市休憩等功能核心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黄海湿地周边文化艺术产品开发力度。鼓励盐城文化企业“沉下去”,与当地居民一起在黄海湿地现场开展创作,通过组织评选精品民宿、短视频、美食、美文、攻略、旅游形象代言人等多种形式,调动相关人员创作热情,开发更多看得懂、传得开的世遗文化、艺术、科普等产品。

积极为村民参与黄海湿地保护利用提供工作、致富机会,激发当地居民保护遗产地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打造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新典范。

转变营销思维

强化网络推广

建议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把黄海湿地元素通过文化创意变成可推广的网络产品,形成包含内容数字创意制作、社交媒体网络营销、全球观众网络参观、线上导览服务、产品授权、电子商务平台和虚拟交易平台等功能的产业价值链。

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了解湿地世遗风光及其周边文化产品,实现黄海湿地品牌跨地域、跨时空传播,吸引海外湿地和世遗主题研究者、游客、客商前来参观交流,把国际生态话语权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和合作驱动力。同时,重视制作不同文明题材的全球性湿地文化产品,并向国际专业机构进行推送,持续增强黄海湿地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为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盐城黄海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湿地世遗活态化保护中彰显盐城担当 做好湿地经济新文章 打造全域康养生态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