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雅玮 胡凌霞 孙立 朱元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四五”期间,盐城聚焦“做好湿地经济新文章,打造全域康养生态产业品牌”发展主题,以绿色为底色和引领,全力打好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主动仗,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互动并进,努力打造盐阜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湿地康养经济新标杆,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奋力开创现代化美好未来。
盐城湿地的绿色“家底”
绿色发展生态好。盐城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集蓝天、大海、海涂、森林、草原、珍稀动物等于一体,被誉为“东方湿地,百河之城”“麋鹿的故乡,丹顶鹤的家园,中华鲟的摇篮”。为守住绿水青山之“根”,打开金山银山之“门”,盐城通过减排、降尘、添绿,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全省第一并连续10个月进入全国前20名,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国际合作湿地美。自2017年起,盐城连续4年成功举办黄(渤)海滨海湿地国际研讨会,2021年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升格为部省联办的全球滨海论坛,成为滨海湿地重要国际交流平台。通过部长级论坛、国际咨询会、专题研讨会、地方政府圆桌会议、青年滨海湿地保护论坛等系列活动,共同为包括湿地在内的全球滨海地区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共享知识、经验和解决方案。
世遗效能成果显。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唯一一处海陆空三维空间相互联动、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生物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目前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中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近年来,盐城瞄准构建东部沿海的“绿色风光新能源”“重要综合能源基地”“未来碳中和创新示范区”,围绕“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打造,更加注重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建设“探秘自然遗产、解码古老串场、戏水湖荡湿地、寻踪黄河故道、传承红色基因”等5条旅游产业带。目前,全市共有4A级以上景区21家,总数列全省第四。
全域康养生态产业发展瓶颈
2021年6月,我市印发《关于推进康养产业全市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生态康养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提出积极构建“全域化布局、全龄化服务、全产业链发展”的康养新格局,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康养基地,但康养产业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市场监管不到位。康养产业尚未纳入国家相关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及国家产业目录,缺乏规范且完整的产业发展标准和行业监管机制,多以地方监管体系为主。虽然我市已出台针对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但目前缺乏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和严格的考核监督管理制度,行业规则、指标体系尚不完善,康养机构参差不齐、市场监管缺位、难以实现供求两端信息对称。
人力物力支持不足。生态康养产业发展需大批量高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目前盐城从事康养产业的从业人员,个人素质、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医疗、旅游高层次科研、创新、管理型人才存在“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
品牌效应不强。生态好、湿地美和世遗效能已成为推动我市康养产业加速发展的优势资源,但康养产业品牌效应不强,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虽然亭湖千鹤湾项目、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等大型康养产业项目先后投入建设运营,但尚未有康养龙头企业进入“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名单,与苏南地区差距较大。现有产业以提供餐饮、住宿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层次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规模偏小,产业发展缺乏有效支撑,增长乏力。
打造康养生态产业品牌有效路径
我市发展湿地康养产业,通过对湿地生态资源产业化运营,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生态产品,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通道,探索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建设“湿地+有机农业”集群。通过对外招大引强、对内扶持鼓励,引入和培育康养产业市场主体并举,加大民营资本建设康养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在用地、税收、设置审批等方面制定更多优惠政策。结合东台西瓜、滨海白首乌、恒北早酥梨、建湖草鸡等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打造高端、优质、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引导生态、有机产业、养老产业集聚发展,健全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湿地+有机农业”集群。
打造“湿地+核心产品”优势。突出康养资源优势,搭建融合农业、医疗、旅游和体育等多产业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发展平台,打造包括康养小镇、康养基地、康养休闲度假区等系列阳光康养核心产品。发挥湿地自然遗产、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综合效应,重点建设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东台西溪颐养社区等康养基地,开发射阳日月岛康养旅游度假区、九龙口温泉康养综合体等康养休闲产品,打响“大美湿地、水城绿都”品牌,树立康养旅游目的地形象。
构建“湿地+医食住游”模式。挖掘资源优势,打造医养结合湿地康养基地,建设“湿地+健康管理中心”,开展研究药膳养生、针灸推拿等中医中药理疗康养项目;开发“湿地+特色健康膳食”,培育有机稻藕、稻鱼、稻虾等一批特色康养产品,将健康饮食融入湿地康养;建设“湿地+生态民宿”,在大纵湖、金沙湖、九龙口等旅游景区,借势房车露营基地、生态湿地乡村体验等乡村旅游网红项目发展,凸显原生态、兼顾大众化、高层次消费水平;建设“湿地+生态旅游”,打造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大洋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大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带,开发湿地之旅精品生态游线路和培训研学等特色康养产品。
推进湿地康养产业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和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湿地资源科学变现的有效途径。盐城要围绕滩涂、湿地、森林、物产等优势资源,将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以湿地保护为主题,促进生态与医疗、美食、旅游、康养、文化等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全域康养生态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国家生态湿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长三角生态康养品牌。
(包雅玮为盐城工学院社会科学处处长、研究员,黄海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凌霞为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盐城黄海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立为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盐城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朱元秀为黄海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