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政企
2022年04月25日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记盐城市十佳科技标兵王中军

□顾云峰 记者 朱雷成

“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让书本沾满泥土芳香。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尽我的一技之长助力乡村振兴,是种幸福而有意义的事。”眼前的王中军谦逊儒雅。

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有机稻米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桃产业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草莓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工厂化规模育秧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等省级科技项目9项,打通科技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先后获盐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3项,发表论文11篇。去年5月,他被盐城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和市科协联合授予“十佳科技标兵”称号。

枝头结满“致富果”

春日的建湖弘森生态园,一望无垠的桃树枝叶茂盛,一簇簇粉红的桃花迎风而笑,微风过处,空气中流淌着花粉的清香。

位于建湖县颜单镇古虹村的弘森生态园,现有桃园约450亩,2018年6月,该园被省农业部门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建湖推广示范基地。现任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教处处长、副教授的王中军兼任江苏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盐城建湖)推广示范基地主任。

桃是我省第一大水果,也是产业富民的“致富果”。工作中,王中军以基地为载体,带动全市桃产业升级。2018年以来,他以“桃体系盐城建湖基地”为载体,聚拢技术骨干,先后引进金陵黄露、霞脆、霞晖8号等3个桃新品种,推广高枝嫁接、桃园人工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5项、覆盖面积1600亩。研究筛选适宜本地区设施栽培的、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抗逆的黄桃品种“黄金新1号”以及超高连栋薄膜保温钢结构大棚、人工促眠、补光、田间生草、长梢修剪、智能滴灌肥水一体化等科研成果,推动了盐城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品种的广泛种植,使基地桃子采摘期从5月拉长到10月,不但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能满足市民观光、休闲和采摘体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中军介绍说。

让稻花香飘万里

在建湖,提起颜单镇三虹村,人们无不啧啧称赞:这里有省内规模最大的国家级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11年,“三虹”牌有机稻米在第十届全国稻博会上获得金奖;2015年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有机米金牌基地。

为加快农科教更大力度结合、产学研更加紧密衔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让农业科技人员把论文谱写在大地上、成果转化在产业上、贡献体现在农民增收上,在“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过程中,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动对接建湖县颜单镇三虹村。该校产业处处长王中军带领团队,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抓手,6年时间,推广水稻南粳5055等新品种10个,推广“优质稻米繁育与生态栽培技术”“稻鸭共作”等新技术、新模式6个,有力促进了地方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科技工作者深入调研、合理布局,以更具前景的有机稻米作为“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规划;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在团队的帮助下,颜单镇种植有机稻米2200多亩,户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18500元增加到26800元。

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重点建设颜单镇三虹村福泉有机稻米生态示范基地,组建福泉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拥有成员120户,全镇有机稻米生产面积近4000亩,已发展成为颜单镇特色产业,“三虹”牌有机稻米成为江苏省名牌农产品。

他既是组织者又是技术专家

熟悉王中军的人都知道,他既是位组织者又是一线技术服务专家。2019年,通过王中军的牵线搭桥,建湖县高作镇陈甲村与军曼公司成功合作,在陈甲村重点推广青铜火鸡新品种项目中,王中军组织技术团队在新建鸡舍示范推广发酵床养殖火鸡技术解决粪便污染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联合进行项目研发,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2018年以来,他先后与盐城金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城现代绿色植保有限公司、盐城市桃生缘农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农业企业开展“有机稻田虾蟹生态种养一田三收技术集成与应用”“设施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和应用”“设施黄桃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等10多个项目合作。

近年来,江苏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盐城建湖)推广示范基地人工生草、粪污肥料化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绿色防控等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考评中名列前茅。优质稻米生态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工程成效显著。王中军获得全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个人称号。

科技创新助企强身 航天员真的不能脱袜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