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3年05月08日

机构编制也出生产力

周德坤

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新一轮部署,此次机构改革旨在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对国家治理而言,深化机构改革,持续转变优化政府职能,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企业发展而言,让组织变小、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反应变快,有利于激发各业务主体创新动力,以更敏捷的姿态面对市场,释放更多未被市场充分给予的价值。从“机构编制”角度自我革命,充分彰显“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充分体现“机构编制出效益”理念。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会转型加速推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机构编制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树立“机构编制出效益”观念,聚焦“深化改革、优化管理”两项职责,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大显身手。

机构编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机构编制工作脱离人民属性是没有生命力的。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以人民为中心是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坚守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机构编制工作着力优化民生领域机构职责、理顺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背后的管理体制机制,体现人民利益至上观念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盐都区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将全区近70%的编制资源投放在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优质的民生保障供给又会提高人才、创新、资金等要素资源吸引力,反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主动靠前服务,补齐工作短板,强化政策扶持,为民谋利、为民解忧,加大重点民生领域体制机制研究改革和机构编制保障力度,确保区委有部署、体制机制有保障、编制资源跟得上。

机构编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党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一部机构编制工作史,也是一部改革创新发展史。盐都区结合自身实际,找准适应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进力度,发挥人才创新引领作用。同时,抓住改革开放以来第九次机构改革契机,落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坚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两手抓”,加大机构整合、编制精简力度,实现职能综合、分工明确的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常态化,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添活力,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机构编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体制机制问题如果久拖不决,极易引发传导效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掣肘。机构编制部门要增强问题意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既要紧扣上级决策部署,也要因地制宜贯彻落实,不搞生搬硬套。当前,盐都已全面拉开“一主一副”城市新格局,机构编制部门要围绕盐都新城和大纵湖镇副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聚力要素资源保障,擦亮国家级高新区、台创园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招牌,适应不同发展阶段需要,逐步调整完善体制机制,深化“一区多园”改革,使各类机构组织在“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上有更大作为。

机构编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机构编制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要坚持立足全局、与时俱进,突出抓好机构改革、优化编制配置、理顺职责关系等重点任务,以编制使用高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一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秉承“机构为经济建设所设、编制为优秀人才所用”理念,及时对机构编制进行调整,把机构增加给任务增加的部门,把编制调整到职能强化的部门,把人员充实到经济建设部门,为集聚优秀人才提供编制保障,确保有限的机构编制发挥最大效益。二要平衡好城区和乡镇。盐都编制资源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机构编制工作不能搞“嫌贫爱富”,西部乡镇的编制必须足额保障、略有结余,这样才能发挥机构编制资源在支持乡村振兴、强化基层一线的牵引作用,推动资源、人才、资金等向薄弱地区流动。三要统筹好编内和编外。长期以来,部门习惯于“就机构谈机构”“就编制论编制”,不断申请批机构、加编制、增人员,编外与编内用工比例持续走高,甚至编外人员数量超过在编人员,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人员编制直接关系财政支出,机构编制部门要同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合作,加强部门人力资源评估,将编内和编外人员配置作为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从严控编、严控进人、规范使用、合理调配,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节约财政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用到经济建设最急需的地方。

(作者单位:盐都区委编办)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三重逻辑 “三链合一”加快产业链数字化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