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红色文化的新时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与此同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从大文化角度全局架构,对革命文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旅游发展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作出具体部署。
结合报告、规划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高品质文化供给”部署,聚焦文旅产业、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传播交流、乡村振兴等方面,建议下好盐城红色文化发展“先手棋”。
构造“人人可为”的多元参与格局,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吸引力。红色精神的力量只有“落地”,才能化为激励人民砥砺奋进的坚强动力。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规划要求革命文化的创新理论要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明确强调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加强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内容。
注重整体规划设计,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加快编制红色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规划,将优秀红色资源转化为文旅融合优质资产。从宏观指导、政策法规、财政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优化全市工作方案,抓好关键环节,以“铁军魂、盐城红”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为重点,带动红色文化传播创意创新。
凸显新时代新特征,坚持把红色文化研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联系起来,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社会实践,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持续举办主旋律、正能量主题展览与研讨活动,做到系统梳理、总结提升,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学术平台,推出一批富有思想内容、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
广泛组织公共教育,推动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积极发动志愿者、公益组织等到农村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公益服务、主题宣讲等活动,精心设计宣传渠道和载体,不断提升红色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构筑“人人可感”的红色文化空间,提升红色文化凝聚力、影响力。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强调推介革命文化重大成果、打造宣传教育普及品牌、出品优质网络视听节目,提出建设“革命文化资源的网络空间”等,鲜明表达了“以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抢占文化创新发展制高点”的清晰方向。
精心布局打造精品,充分展现优秀文化滋润心扉、启迪心灵的价值。通过历史叙事、文学艺术等方式实现交叉融合与创新呈现,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重大主题创作规划和创作工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引导激励机制,重点扶持一批彰显新四军革命文化的专题片、舞台剧等精品文艺。
加强红色资源网络化,激发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能量,加速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网络“云端”平台,促进文化供需在“指尖”对接。努力探索“文化+思政”“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金融”等新模式,打通教育引导、环境熏陶、作品感染、文艺浸润等环节,把红色故事讲好、讲透。
深入开展宣教活动,坚持红色文化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在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节点,依托各类纪念设施资源广泛开展纪念活动。加强改进传播与互动形式,有效利用线上线下展览、音视频等手段对红色文化内容精加工,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
构建“人人可享”的红色资源平台,增强文化产业硬实力、竞争力。做强红色文化产业,聚焦时代精神,强化旅游配套产品设计,把浓郁的精神、深厚的文化符号、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实用物件的生产设计中,通过品牌打造、创意设计、战略实施,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向纵深推进。
加大产才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倾斜,拓宽招引渠道、加大培养力度,大力支持具有文化经营、战略思维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业创新。开展文旅产业从业人员培训,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宣传与推介、文化建设与文艺传播拥有强大人才支撑。
坚持“红绿融合”创新,促进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大力培育“红色文旅+康养休闲”“红色文旅+乡村生态”等新型旅游业态,打造精品线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培育文旅企业,做强文旅品牌。坚持和完善专项资金对烈士村镇的扶持,持续推进国企与烈士命名村结对共建,努力打造集革命瞻仰纪念、党性教育、实景体验、乡村休闲、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作者为市委党校党性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本文为市委党校贯彻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专项课题“贯彻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高质量推进美丽盐城建设”<编号YDZX2206>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