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微微
想念外婆,自然也想起那件老物件。以前经常去外婆家玩,也时常留意到外婆家阳台上摆放的一台黑色镶着金边的脚踏缝纫机,上面有个大花蝴蝶,散发着年代的气息,阳光透进来,还能折射出金色的光芒。
那时候作为结婚和人们家庭梦想的三大件之一,最实用的还是缝纫机。如果没有缝纫机的话,一针一线的缝合,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做出来的衣服和裤子针脚不匀,会显得有些不规整。有了缝纫机,做衣服就方便多了,速度也快。因此,当时有台缝纫机,几乎成了每个家庭妇女的梦想。
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作为当时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之一,缝纫机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是相当的高的,谁家要是有这样一台机器是很令人羡慕的。当时买这样的大件都是凭票买的,外公就是花了120元买的,那可是他近三个月的工资呢。后来,外公将它作为礼物送给我外婆,它陪伴着外婆度过了50个年头,这期间经历2次搬迁,外婆一直不舍得将它丢弃。
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听外婆踩脚踏缝纫机时,发出的“嗒嗒”的声响,清脆而悦耳,这声音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在我的心中流淌。外婆脚板一蹬一蹬的,一件精美的衣服就诞生了。我知道,这个时候,外婆又在辛勤地为我们缝补衣裳了。几十年来,外婆一直在唱着这首歌,一直在走着这条路,外婆用一双粗糙、干裂、苍劲的手和这台缝纫机,在那艰难的贫苦岁月里,维持着一家人的穿戴,编织着儿女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的美梦。那时候流行这么一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补补又三年”,我们始终把它当作美德标准。
经常听外婆讲,邻居没有缝纫机的,有时会到家借用,缝这儿缝那儿的,外婆每次都是笑脸相迎。那时,人们大都居住在平房,串门也方便,邻居们之间的关系特别融洽。外婆一有时间还会将缝纫手艺教授给自己的三位姑娘,姑娘们也是熟能生巧,没多久就学会了。
时代在变幻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缝纫机的作用已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外婆家的这台缝纫机却一直在坚守它的岗位。即使现在家里的衣物破了,也会看到外婆或者姨娘们坐在缝纫机前,还不停地踩着踏板,随后破损的衣裤便会恢复原样。每当新年到来,心灵手巧的外婆便会买来布料,一件件合身的睡衣就穿在了我们的身上。外婆时常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衣服破了补补就好,能做的衣服自己做就好。从我们小家到国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不要忘!”没错,没有老一代人的勤俭节约,何来我们这代人的幸福生活?
阳光再次透了进来,这台“蝴蝶”牌缝纫机,已经伴随外婆五十几年了,尽管机身有的地方略显斑驳和古老,但我们还是毕恭毕敬地把它摆放在阳台上,舍不得卖掉它。每当看到它,都会勾起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以及外婆当年在缝纫机旁忙碌的身影……
作者单位:高力家居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