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职工文苑
2024年01月11日

街头理发师

□汪树明

初见小城街头理发师,确实让我惊讶了半天。

前几日下午四点多,我惦记着县内的摄影大赛,望着窗外的天气不错,蓝天、白云,正是拍照的好时机,丢下正在写作的小文,就骑车外出了。

路过响坎河边公园,依然如往常一样,人山人海,吹拉弹唱,热闹非凡。然而,路西边理发摊子引起我的兴趣,一位身着白大褂的理发师,正在给一位老者理发。

停车,走近,我乐了,没见过这样的街头理发师。

理发师年龄不大,看上去也就三十岁左右,个儿不高,瘦精精的。那白大褂明显是厂服,上面还有某食品厂字样。让我感到好玩有趣的是,他脖子上挂着的小牌子,是块硬纸板,用一根布条系着。那硬纸板好像是路边临时捡来的,四边还是毛的,上贴一张白纸,自己用水油笔写着理发5元,上门理发10元,还有一行手机号。

他脖子上挂着的小牌子,随着他弯腰直立,低头抬膀,左倾右歪。

再看他的理发工具,也是简单至极,只有一凳一围布,一剪一梳一把电动剃子,一个扫碎发的海绵块。好像刚从店里买来,临时实习用的。脚下的一个敞开的小纸盒,就是他的“工具箱”,里面放着几张十元、五元纸币,几枚一元钢镚。我想起以前乡村剃头匠,也是这么简单,打开工具盒,拿出围布,捏住两角,猛地上下抖两下,发出哗的一声,再给剃头人围上。然后,一手扶着剃头人的头,一手按动剃头刀,在两片锯齿互咬移动之下,嚓嚓嚓,沙沙沙,乱蓬蓬的头发就变得如草坪整齐,清清爽爽。现在这位街头理发师,与以前乡村剃头匠唯一不同的是,年纪轻,面前还有个手机直播架,边理发边直播。

别看小师傅装备简陋,手艺却很精湛,每个细节都毫不含糊,透着认真、细致。蹲,弓,站,瞄,一剃刀下去,都用尽心思,恰到好处。旁边围观的、等着剃头的老人都露出赞许的目光。

看他如此技巧娴熟,显然不是生手,更不是像临时实习,我越发好奇,便拍照便问:“大师傅以前做这手艺不少年吧?”“以前开过理发店,后生意不行,就进食品厂打工了。”我又问起他,怎么想起街头理发的。他告诉我,也是刷抖音视频看到的,就想试试。旁边的大爷告诉我,他来这是第二次,昨天才收一元,太少了,被他们劝后,改成五元的。我拍照聊天间,有三位老人理了发,理后,老人拿出手机,自己照了照,笑眯眯地说句,不错。

我又问小师傅,挂这小牌子干吗啊?他说,直播后,需要上门理发的老人就方便联系了,我也顺手在手机上记下他的手机号。

作者简介: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单位:响水县住建局办公室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劳模栾二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