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黄国标
过年了,家里的水果品种多了起来,有自己买的、单位发的、朋友送的,光是桔子就有3种:金桔、贡桔和砂糖桔,这些桔子要么是甜的,要么是甜中有酸,要么是酸中有甜,可于我而言,这桔子却有不一样的滋味。
20世纪70年代末,我高考落榜,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用父母的话说,文不像个秀才武不像个兵,自己都觉得是一张打不出手的“烂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镇上的报道组,谋得一份不管饭、不拿钱的“杂差”,那个兴奋劲哦,至今想起来心里还像被灌了蜜似的。成天和镇上那些衣着光鲜、派头十足的“干部”同进同出,自己也俨然成了一个“公家人”,乡邻们一口一个“主任”地叫着,我也这么含糊地应着,连带着父母的腰杆似乎也直起来不少。
第一次跟着报道组组长采访,是去镇上的一家羊毛衫厂,在会议室桌子的一角,放着一张席卡,自己的名字被方方正正地打印在上面,一种前所未有的存在感油然而生,原来我也可以是一个“人物”的。席卡边上,还放了一盘水果,里面有香蕉和桔子。当时,盯着这两个怪物我大气不敢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好在邻座很娴熟地剥开香蕉,优雅地吃了起来,我也假装非常自如的样子,从香蕉头上突破,脱去外衣,终于品尝到了香蕉有点糯、有点香、又有点甜的滋味。
接着,我又拿起那只桔子,这个看上去黄黄的、捏起来软软的东西,是不是像家乡的梨子和桃子那样,可以连皮啃呢?尽管馋得不行,但还是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做“第一个吃桔子”的人。可那天也真是奇怪,在场的十多个人,竟然没有人吃桔子!邻座看我将桔子拿在手上,不住地“盘来盘去”,便将自己面前的那只桔子也拿过来,低声说,我不喜欢吃桔子。
啊,那是桔子!人家这么热情,不要又不妥,要了不吃似乎更加不妥,可这桔子怎么吃哦,我紧张得汗都快出来了。也许是我的脸涨红了,抑或是局促不安的样子让邻座感觉到了,他帮我麻利地剥开桔子,轻轻地放到我手上……我那个感动啊,就差叫他一声“亲爹”了。
过年,年味好像越来越淡了。前几年的年夜饭都是在饭店吃的,十几道菜,连带着服务员的脸色,一股脑儿全端上来,不冷不热的。今年自己做,研究了半天的菜谱,看抖音、翻小红书,征求了一家人的意见,最后也没吃出个年味来。穿就更不用说了,本想去商场逛逛的,妻子翻出好几件衣服来,都是商标还在的。大年初四,倒是去西安玩了一圈,原计划错峰出行,谁料到那么多人想到一块去了,四天的行程,基本上都在酒店发呆了。
都说年味淡了,到底什么是年味?年味是一种氛围,一种体验,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年味更是一种亲情、一种乡情、一种友情。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是年味;一帮朋友推杯换盏,是年味;一个拜年电话,也是一种年味。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年味感受。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一样的年味体验。譬如我,当年那个桔子的味道,就咂摸出了另一种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