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徐良观
陕西支教回来已经两年多了,但耀州的山水,耀州的学校,耀州的孩子们,在薛晓云的心中依然挥之不去。
2019年秋学期,市教育局要求学校落实好一个去陕西耀州支教的语文教师名额。教师会上,“我去!”一个音量不高但很坚定的声音在会场响起。
薛晓云,成了那年东台支教队伍中唯一的女教师。
同去的还有邻近乡镇的周老师、鲍老师,他们是支教半年,薛老师是支教一年。这对一个来自东部沿海的女老师无疑是一个考验。
“西出阳关无故人。”初来乍到,脚脚陌生地,眼眼陌生人,顿顿吃面食,口味浓且重,薛晓云不免感到落寞和不适。薛老师告诫自己:我是寺沟的“主人”,不是“客人”,不能矫情,要尽快融入寺沟中学。要强的她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接手的班级基础不是很好,经过认真调查,薛老师决定把盐城市“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引进课堂。
薛晓云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对冒尖的同学,重抓提升,鼓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中等生,鼓励积极进取奋力攀登;对学困生,坚持“四个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巡视指导优先、课后辅导优先。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热情高涨。
疫情期间,按照耀州区要求,薛老师推迟了到校的时间。身处黄海之滨的她,认真备好每一节网课,倾心上好每一节网课。千里之遥,一根网线,将东西部师生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返校后,薛老师参加了耀州区教体局举办的网络赛课,她执教的《天下国家》综合实践课荣获全区网络赛课一等奖。
薛老师努力用文学的雨露来滋润孩子们求知的心田,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她强化了名著阅读的指导,有的放矢举办文学名著欣赏讲座,讲授名著欣赏。经常召开诗歌朗诵会、名著阅读心得交流会,书法比赛,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她自己掏钱网购《朝花夕拾》《中华文化48堂课》《海底两万里》等名著赠送给班上学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后,薛老师常把自己带去的家乡零食与孩子们分享,孩子们十分开心,把她当成邻家大姐,无话不说。
2020年,薛晓云当警察的先生生病住院。她赶回盐城,丈夫在医院动手术,得知手术很顺利,她就把照料丈夫的任务拜托给小叔子,第二天一早又飞向了西部。
“薛老师回来了!”那天,她一到学校,班上的同学就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把她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有几个女生还紧紧抱住了她。此情此景,令她难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7月15日,薛老师买好机票即将告别支教一年的寺沟中学,可是她还觉得有一件事要完成。她要家访几名家境不好的学生。
可是,这些学生都离家了。最后只联系上了郝同学一人。一打听,郝同学家在山顶上,需要打车去。她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开了30多公里的弯曲山路才到了郝同学家。薛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在一旁做翻译。她动员家长无论家庭多困难,都要让孩子上学,走出大山。临走时,薛晓云向郝同学和家长承诺:将来郝同学考取大学,一定会到大学看她,带她到盐城。郝同学听着,一个劲地点头,她的爸妈心中也充满了对这位江苏老师的感激。
支教一年,薛老师没有创下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她把爱心的阳光洒在陕西土地上,洒在西部孩子的心田。这里的山水记得她,这里的孩子更记住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