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王学言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拾级登上东湖九曲桥亭,似有“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的感觉。
双湖公园,水乡建湖一幅美丽的画卷,被文人墨客喻之为“双湖不墨画,塘河无弦琴”。以此赞美公园景色。夏秋时节,沿着如诗如画湖边蜿蜒的步道前行,令人心旷神怡,水、鸟、鱼、虾,树、草、花、荷,桥、路、亭、廊,无不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眼望不到头的湖边生机盎然的垂杨柳,随风飘荡,好似美丽的少女,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对着湖水梳妆。极目远眺,那湖水清澈无比,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微风吹过,一阵清香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拾级登上东湖九曲桥亭,似有“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的感觉,真是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漫步双湖边,宛如画中游。
双湖公园不仅是游人修身养性的乐园,更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它让人陶冶情操,抒发情感,是展示建湖地域文化的风情地。走进江淮戏苑,好戏连台,那字正腔圆的淮腔淮调,告诉人们建湖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的发源地,建湖书画院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这里书画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处处彰显着水乡文化神韵。
这座占地近1800亩土地的湿地公园,有着它的前世今生。
2008年之前,这里还是两座废弃的窑塘,据《建湖县志》记载,1970年,因城乡建设需要,建起第一座砖瓦厂,1974年又建起第二座砖瓦厂,这两座砖瓦厂被定名为“建湖地方国营砖瓦厂”。砖瓦厂曾为全县的城乡建设发挥一定作用。
2008年5月,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地方政府决定将窑塘“变废为宝”,造福于民,进行改造利用,启动双湖公园建设。打造一个以苏北、苏中水乡风貌为特点,以建湖特色文化为内涵的人文景观带。为做好绿色文章,崇尚自然景观,建湖着力营造具有生态性、参与性的景观优美、功能合理、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城市综合性生态公园。
追溯双湖公园的前身,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南大荒”。翻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双湖公园地段的历史,这里被湖垛人称之为“南大荒”。原因是当年这里是一片乱坟场,杂草丛生,每当人们经过“南大荒”,总会不寒而栗,心存余悸。据传,抗战期间,连湖垛街上的日军都望而生畏,很少进入“南大荒”。而地下党、游击队正好利用这一特殊地理环境,在此开展抗日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设河网化,“南大荒”被整治,曾开沟挖河,开垦种粮,使原来的荒地有所改善。后来在闲置的土地开荒种粮长蔬菜瓜果,养殖家禽家畜,最终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后来“南大荒”又恢复了农田。
一个地域的变迁成了人们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