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书香
2022年09月02日

《大宋梦华》:

领略宋朝的极致生活美学

《大宋梦华》 副标题:宋朝人的城市生活作者:李春棠 版本:岳麓书社

学者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当然离不开发达的经济基础。以城镇商品经济为例,北宋东京开封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店铺多达六千四百余家。宋朝打破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夜市与晓市。南宋临安府(今杭州)人口在1274年达到125万,城内极其繁华,时人称为东南第一州。就连南宋灭亡后,马可·波罗依然称杭州为“天城”。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繁荣的见证,这幅长卷画了800多个人物。他们的服饰穿着,在形制上大有差别。有的长衣,有的短褐。只是由于画卷的人物比例太小,色泽单一,很难更生动、更精细地表现宋朝城市居民服饰的风采。专治宋代政治、经济、生活史研究的学者李春棠认为,宋人的穿着概括起来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等级性鲜明,老百姓和胥吏只许穿黑白两色衣服。二是装饰性强。以官服为例,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和便服四类。这种官服最关键的要素是上衣的色泽,它们最鲜明地表现官员们品位的高低。李春棠认为这是对“美的争夺”,而各阶层人群只能无奈地接受,因为诸多职业分工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近年来,李春棠尝试把严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历史逻辑的阐发融于历史画面的流动之中,先后出版了《从宋代酒店茶坊看商品经济的发展》等专著。没有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李春棠最新出版的《大宋梦华》(岳麓书社2022年2月)以北宋东京与南宋临安等大城市为中心,描述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民情、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由小见大,由近及远,达到展示两宋社会发展情况的目的。在内容上,本书分为“权力的游戏”“民俗的嬗变”“文化的觉醒”等五个篇章,构成了一幅宋代城市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根据内容,加入百余幅精美宋画,展现宋朝极致生活美学。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生息地,又是文明的主要载体。两宋三百多年间的城市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的历史阶段。各种历史的力量在相互冲撞碰击,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异、断裂,异彩纷呈,富有魅力。以宋人对于鬼神的崇拜为例,仅仅临安所有神庙总数就共计709所。而在多元而庞杂的神祀、佛教和道教三者来看,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佛教的神庙更多,僧尼数量也大大超过道士道姑,因为佛教兼容并包,特别是禅宗的南宗进一步提出“净心自悟”的主张后,深受统治者和百姓欢迎。

此外,宋人也非常重视那些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神衹,譬如门神、财神、灶神等。作者认为门神与灶神在宋朝城市居民家庭中的存在与变化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需要加强安全感。所谓防止恶鬼的侵扰,实际上也是祈望防止人世间恶鬼的侵犯。第二是神灵的监视稍有放松。毫无疑问,当时人们在神灵面前还没有独立的人格。但是,人们对灶神过多的监视与汇报已经有了怨言,灶神也不得不把工作搞得简单一点。其实这正是市场经济发展以后,对宽松环境的一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邓勤

没有上一篇了... ... 《登山物语》:面对雪山,心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