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城事
2022年07月27日

盐城这些“名字”有来头

7个地名入选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程明宇 记者 陆荣春

盐城晚报讯 记者昨天从市民政局获悉,根据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6部门联合下发的《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办法(试行)》文件精神,经各县(市、区)申报,市级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评审,我市1个古城、3个古镇、3个古村落,共7个地名被列入盐城首批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对于老地名的保护,专家认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如果它具有悠远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老地名”就是这种“悠远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种标识,一种外在的表征。“将一些文化价值丰富的地名列入保护名单,对于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留住盐城人的乡愁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第一批地名保护的选择上,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地名沿用时间较长、地名文化内涵丰富,并有重要传承价值和知名度较高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地名。地名从古至今,延用千百年,十分不易。现在老地名、小地名消失速度很快,将一些富含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气息的地名纳入保护名录,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地名,使其能够一直延用下去。一旦列入名录,这些地名就不能随意更改、撤销。“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全市地名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新闻链接

盐城首批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古城

盐渎: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盐渎县,属广陵国。至秦,境内“已兴煮海之利。”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浮江而下沿海北上去东海寻仙问药途中经过盐渎置县前古境,留下拴马桩之“铁柱冈”传说(明·杨瑞云《万历盐城县志》)。盐渎设有铁官(汉·班固《前汉书》)。盐渎盛产海盐,用铁较多。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朝廷在全国各地设铁官时,盐渎系全国49个铁官所在县之一(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东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冬,富春人孙坚在平定会稽许昌、许韶父子造反中立下大功,被朝廷任命为盐渎丞(晋·陈寿《三国志》)。在盐渎丞任上,孙坚不仅将父母带在身边,还为喜欢种瓜的父亲挖了一口深井灌溉浇地,后世称之为“孙钟井”“瓜井”(明·杨瑞云《万历盐城县志》)。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盐渎县废。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盐渎县复置,属徐州广陵郡(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三月“义熙土断”(沈约《宋书》)中,盐渎县改名为盐城县。

古镇

1.富安:位于东台市南部,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设海陵监,虎墩场属其管辖。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范仲淹请修捍海堰,从现富安集镇(初名虎墩、虎阜)经过,因虎阜富庶安定,故名“富安”,寓“富裕安康”之愿。

2.安丰:地处东台市南部,唐开元建置,初名“东淘”,宋范仲淹率修捍海堰,御潮灾,解民悬,乃更名“安丰”,寓“民安物丰”之愿,体现了千年以来,人民对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时堰:地处东台市西南部,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有梅姓者由安丰迁居此处筑圩,初名梅家圩。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圩坝筑成后仍有洪水危害,民众认为不吉利,后改“梅”为“时”,圩乃“堰”意,故名“时堰”。

古村落

1.草堰:位于大丰区草堰镇,秦汉时期人们就在这里从事渔、盐业活动,南北朝时有“堰”之名。历史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避兵于草堰卧龙桥”,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2.丁溪:位于大丰区草堰镇西南2公里处,度海滨淤积平地,古称“虎墩,亦名“丁渚”。北宋初期为淮南产盐之地,当时版图为楚州盐城监,后为泰城海陵监,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设盐场场治于丁溪,称“丁溪场”,直至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因海水东移,丁溪场盐课司东迁五十里至沈灶,前后设场置于丁溪古镇达700多年,古镇也以盐为主发展成为闻名大江南北的商贸集散地。

3.陶庄:位于东台市时堰镇西南角,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江西籍陶姓和尚,名陶宗桃,相传是东晋大诗人文学家陶渊明的后代,因不满朝廷苛政遂起反抗,被官府通缉捉拿,后辗转逃难、改名换姓隐居于“蔡花黄村”,他精通武术、深谙医道,匡扶正义、悬壶济世,被乡亲称为活佛,为了感恩和纪念陶宗桃,乡亲们将蔡花黄村改为陶庄村。

没有上一篇了... ... 以诚信经营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