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大众报

04

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023年07月24日 盐阜大众报 04版 理论周刊

赵玉帅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战略部署,努力打造有利于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最优生态环境,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共性难题,赋予数字时代下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市制造业和信息化局在2022年1月18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盐城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意见及建议的公告》,标志着我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开端。

2022年1月28日,我市印发《盐城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盐城制造”迈向“盐城智造”,争创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示范区,打造长三角北翼产业数字化发展新高地。3月相继发布《盐城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首批服务商评审结果公示》《2021年度省智改数转专项资金拟安排项目公示》;8月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10月公布《盐城市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第二批服务商评审结果公示》,一系列关于“智改数转”活动及具体措施,表明了我市对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工作的重视及信心。

虽然我市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实来看,大部分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基础薄弱、生产管理效率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正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我市“智改数转”工作面临的地域化、个性化、分散化等难点、痛点,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加快数字产业和制造业双向赋能,在新一轮制造业经济发展竞争格局中把握主动权。

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规上企业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全连接工厂,实现从单项应用到集成应用创新转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协作和精准对接,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高效化、智能化。引导规上企业与数据服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更大力度推进并建设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平台,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依托平台汇聚行业资源、制造业APP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升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同时需实施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进工程,提升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意识,推动中小企业业务流程和设备云上平台,努力破解中小企业“不想、不敢、不会、不能”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难题,多场景、多维度、深层次推动规上企业、中小企业“智改数转”。

着实夯实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信息基础保障。着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基于“网+云+端”企业综合网络体系,打造具有高水准的国家级制造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以平台为核心的“1+N”制造业互联网体系,推广“5G+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成果,推进制造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建设,推动标识数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推动制造业数据标准制定与应用,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持续引导行业组织、企业研究制定制造业数据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梳理现有国家标准,适时将成熟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上升为我市数据标准并积极引入省内、国家标准。加强标准体系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衔接,促进标准应用。加快市公共数据开放进程,促进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社会数据、行业数据采集、存储、交易等制度,保障数据有序、规范应用。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建设。强化制造业数据、行业数据、个人数据保护,明确数据在使用、流通过程中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安全保护责任与义务;加强数据安全检查、监督执法,提高惩罚力度,增强威慑力;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如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引导、推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自律。

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引入监管考核评估机制。探索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促进政策和监管方式,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监管考核评估机制,加大宣传、培训、指导力度,更大力度落实“智改数转”惠企政策,推广盐城规上企业经验,用好贷款贴息、有效投入奖补等政策和“智能制造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各项政策直达企业,着力破解企业因“缺资金”而“不愿转”的难题。

统筹规划,与再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大幅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减少普通工人就业机会。同时,思维、知识、技能不能适应数字工厂、智能工厂要求的劳动者也难以适应数字化的服务要求。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局面,相关部门应及早谋划、做好预案,通过技能培训、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化解就业压力,切实发挥社会保障体系作用。

(作者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安全学院教师、盐城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2022年度盐城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智库开放课题〈2022cjrh0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