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丹顶鹤
2025年03月30日

老人与鸟

□王洪武

在乡政府办公室工作,经常要接待和处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这是寒冬腊月的一天早晨,我刚走进办公室,一位头戴帽子的老人便尾随入内,并双手递给我一张纸条,长长的,活像戏台上的“状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歪歪扭扭的小字,不时可看到“燕子”“小鸟”等字样。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老人等不得我细看,便滔滔不绝地说起了缘由:“有个事情,我老放在心里纳闷。”他说,“过去一到春天,燕子就从老远处飞来。它不借你家盐,只借你家的檐;不借你家的粮,只借你家的梁。筑巢养子,与人共乐。特别是,它会帮我们到农田里捉虫子。有资料说,一只燕子一个季度能吃掉25万只害虫,平均算下来,春秋季节,每天将近3000只。多了不起啊!可这些年,渐渐地它不来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过去大多是茅草屋,搭扣门,燕子好进出,而今遍地是楼房瓦屋,‘洋’门‘洋’锁,关起来紧紧的,连蜜蜂都飞不进来,燕子无法进屋垒窝,怎么来?!”老人想到这里,高兴得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即捻灯伏床,圈圈画画,写了份“请示报告书”,一早送到了乡政府。

“燕子是农家宝,灭虫不可少!”老人指了指他写的“报告”,恳切地说:“要是各家各户能在门上另加个铁搭扣,关门时记住推开个空隙,或在窗子上留个洞,让燕子好进出,多请些捉虫能手来,庄稼少用些农药,多好啊!至于有人家怕燕子屎影响家庭卫生,其实这难题也好解决,在燕巢下放块硬纸板,隔几天换换,不就行啦。留个门窗给燕子,也是给我们自己留一份美好……”

老人说到这里,近于“央求”:“务请政府能为此发个通告、上个广播,通晓各家各户。我是从倪村特地跑来的啊……”

倪村?!是离乡政府有二十里地的“南国边陲”。我抬头仔细看了老人帽顶上薄薄寒霜以及腰臀部大概因跌跤而粘上的块块泥斑,感动得连连点头:“好,好,我一定把您老的建议反映上去……”

事后经了解,老人名叫宋春楼,七十有余,八岁时上过两年私塾,十岁时父母双亡,一生孤寡。平素爱鸟如命,从不伤害生灵,见到小学生用弹弓打鸟,爬树拿鸟蛋,不仅当即制止,还要到教师、家长处“告状”。自这次来乡政府后,他本人就率先给门上装了搭扣,外出总不忘记将门推开一条缝……据说,这年真有春燕在他家屋梁上啄起了新泥。

尽管这事儿发生在许多年前,但他爱惜鸟类、关心农业、酷爱大自然的赤子之心,却一直萦绕在我心际。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与鸟为邻 野鸭“荡湖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