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乔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与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展望未来时,曾多次阐释对外开放战略,推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和安全要一体推进。随着全球化深刻调整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影响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因素交织渗透,来自国外的风险和挑战愈发显著。我们深刻认识到,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要把握好开放与发展、开放与安全的关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有效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发展、强安全,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动态平衡。
要着力增强开放竞争力,以开放增实力、防风险,以高水平开放务实推进区域性、全球性合作,为统筹发展和安全赢得更大战略回旋空间。增强底线思维与危机意识,坚守安全开放底线,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制度,建立以安全可控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产业损害预警体系。
稳步扩大更深层次制度型开放
随着国际发展环境和国内发展要素禀赋的变化,扩大制度型开放既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推动制度型开放,在推动生产要素和商品跨境流动自由化、便利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壁垒和政策藩篱,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良好的制度环境。不断推动商品贸易自由化和要素流动便利化进程,争取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上取得显著成效。
全球经贸规则处于变革重构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要求经贸规则由传统的关税等边境措施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边境措施,从以“边境开放”为主的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强调“边境后开放”的制度型开放。因此,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应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立健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规则对接与协调机制,加速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有效衔接。同时,发挥各类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以自贸试验区、服务业综合试点、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依托,构建国际高标准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力引擎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开放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也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大机遇的必然选择,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足动能支撑。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要坚持走开放式创新之路,通过扩大开放形成竞争压力和合作助力,倒逼国内主体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大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主动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必须有效统筹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互动关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供给能力与创新支撑能力。在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源。在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基础上,坚持“育才”与“引才”相结合,以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开展海外创新人才引进工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更多人才资源。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广泛吸收创新成果。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
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的变化,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频繁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面对拥有强大韧性与活力的国内市场需求,必须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引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造就更为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更为稳固的基本盘,打破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藩篱和壁垒,提升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水平和层次,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提质升级和“以内领外、以外促内”的良性互动格局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动力根基。激发信息消费、服务消费、时尚消费等传统消费与大宗消费的持续增长潜能,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增长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挖掘中西部地区消费潜能。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比较优势,推动优质要素、优质商品、优质服务的自由流动,加速培育外贸新动能,以强大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引导国内大循环向更高层次跃升。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世界经济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也是塑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从更广阔的国际空间谋划开放,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团结各方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方,我国始终坚持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推动国际合作。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我国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南南合作,争取与“全球南方”商谈更多自由贸易安排,出台多项具体支持政策。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践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携手世界人民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大丰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