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5年03月10日

以系统思维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孙莉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系统思维统筹全局,精准把握乡村全面振兴的每个关键环节,是我市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

产业兴旺:

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根基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战略蓝图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路径。

我市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积极探寻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活力。东台市三仓镇作为“中国西瓜之乡”,西瓜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品牌、标准、渠道全方位整合,有效提升西瓜市场竞争力;举办西瓜文化节,创新开发西瓜文创产品,以“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射阳县洋马镇凭借“中国药材之乡”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一体化发展,与周边城市药企开展深度合作,建立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高度重视科技投入与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中药材品质与附加值,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融合,我市应继续深挖各乡镇的特色资源,鼓励探索适合自身的产业融合模式,形成百花齐放发展格局。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联动,整合资源,打造更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立跨区域农产品交易平台,促进特色农产品流通与销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资金和技术投入乡村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科技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生态宜居: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绿色画卷

生态宜居是和美乡村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我市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与修复置于重要位置,致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典范。

盐都区大纵湖镇通过实施清淤、截污等治理举措,改善湖水水质,大力加强环湖生态景观建设,精心打造生态湿地、滨湖步道等特色景观,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以“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品质,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大丰区荷兰花海项目从盐碱地改造破题,通过大规模生态修复和景观打造,实现从荒芜之地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兴起,“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站在新起点,我市应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自然条件,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可在有条件的乡村推广生态果园、生态养殖等模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文化铸魂:

彰显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风貌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和灵魂,在“润物细无声”中,起到凝聚人心、激扬奋进力量、促进和谐的作用,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把文化振兴贯穿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才能实现乡村的持续兴旺发达。

我市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以文化为滋养,为乡村发展注入精神动力,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深度挖掘乔冠华的名人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举办主题展览、文化讲座等活动,生动传承和弘扬乔冠华的爱国精神与卓越外交智慧;注重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定期举办淮剧表演、杂技演出等特色活动,让村民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阜宁县喻口村依托千年古镇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推进古街、古桥等历史建筑修复工作,精心打造民俗文化展示馆,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让游客和村民亲身体会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有效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在文化建设方面,我市应加大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建立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建筑、技艺等进行重点保护。鼓励各地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民俗文化,让文化传承更具吸引力。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扶持民间艺人,鼓励其开展文化创作和传承活动。举办各类乡村文化节,展示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如通过举办乡村民俗文化节,集中展示各地传统技艺、民俗表演等,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

乡村善治:

构建乡村全面振兴的和谐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市积极响应时代要求,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全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亭湖区五星村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深入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响水县陈家港镇创新建立“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模式,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实时上报问题和事件,镇大数据平台迅速分析处理,实现乡村治理精细化和智能化。

面向未来,我市应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建设。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引导村民依法办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打造一体化乡村治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等与乡村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乡村善治。

(作者为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江淮人文研究院研究员)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