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4年12月02日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王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互联网时代,网络在极大便利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用海量的信息考验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要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科学利用新媒体优势,着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及时回应大学生兴趣热点,推动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对现代生活的客观影响。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广受欢迎,影响大学生生活和高校教育教学方法,但受限于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大多侧重理论讲解和知识传授,当学生面临心理问题时,很难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新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含量高及实时交互的特点,广大青年大学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抒发情绪,帮助其找到合适的情绪疏解窗口。

准确领悟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教育永恒的课题。思政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需要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凸显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未来,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手段,主动寻求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可行路径,深度发掘思政理论教育的潜能,提升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而课程思政在帮助青年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和塑造正确观念过程中成效显著,要将课程思政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

科学把握“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课程建设的紧迫性与可行性。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统筹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形成的合力,在非思政课程中要坚持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创新德育方法。高校在育人成才过程中承担主体责任,要对青年学子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在大学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和把握思政教育基本理念和规律,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排解心理困惑的基本技巧、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充分利用“慕课”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在大学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以正确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和正确的方式技巧让学生能更好、更为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帮助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意义重大。

坚持学生主体,创新多样性课程思政宣传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交互性。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化浪潮下不断升级,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也更容易寻求到各方帮助。高校需有效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媒介作用,如建立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短视频平台“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媒介,在平台上及时有效地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关注学生在留言和互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将其打造成高校及时了解学生近况的新渠道,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响应学生需求,拓宽课程思政传播渠道,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广泛性。随着新媒体加快发展,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已无法适应时代和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在“慕课”教学基础上,突出个性化和多样化。在开学时对学生进行线上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档案,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利用网络媒体与学生实时互动,如组织心理健康相关的比赛、趣味答题、小游戏等,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重点关注社交平台学生交流和讨论较为集中的区域,转变交流方式,从学生关注度高和讨论多的重要话题和内容中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线上心理咨询,利用“慕课”课程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扰、就业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

借助信息手段,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长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高效实施,其内容必须契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心理需求。一是心理健康知识。高校要在日常课程中拓展心理健康知识模块,运用“慕课”、微电影、短视频等技术手段,突破授课时间、授课地点、任课教师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诸多束缚,讲解现实案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二是心理调适技能。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如谈心法、听音乐法、深呼吸法等,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和疏导。三是心理健康自测。高校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增加心理健康自测方法,以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心理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法与策略。四是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心理健康仅靠学校和老师维护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要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心理健康图书馆,开展课堂后延伸主题工作坊,帮助学生本人自主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切实为自身身心健康负责。

(作者为盐城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本文为盐城师范学院202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教学模式建设策略研究”〈2023YCTCJGY26〉阶段性成果)

数字技术赋能健康养老服务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