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家佳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指出: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做好“地产房人”文章,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稳步促进共同富裕。当前,要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出发,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重点任务,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数字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深入应用,我市虽然在数字技术应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数字化治理水平不平衡、数字化手段相对单一、用于末梢治理的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整体绩效。
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盐城探索
省委1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广运用数字化、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数字技术嵌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新方向,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数字技术助推治理主体多元化。以往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多依赖以基层干部为主的力量推动,而作为治理主体的村民参与度则不够。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广泛普及,让基层政府、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间的角色定位更为清晰、信息传递更加高效,不仅使村民能更方便地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各主体间形成更为协同、平等的合作关系。例如盐都区建设积分制平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随手拍”活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积分制管理,赋能“积分超市+生活物资兑换”应用场景,农户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实现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的行动自觉。
数字技术助推治理机制长效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化平台,及时收集、处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数据,让信息传递和整合过程都变得高效透明,有助于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例如盐都区运用数字化信息监管系统,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城乡环境“五位一体”智能化管理模式被住建部向全国推广。
数字技术助推治理模式智能化。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点多面广,面上形势总体清晰,但点上情况把握还不够精准,特别是动态监测机制与信息化手段缺乏、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积累不足,导致一些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发现和解决不及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建设,发挥数字平台覆盖全面、监控实时、智慧预测等优势,有助于全面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例如响水县小尖镇小广村数字化管理平台借助视频智能识别和分析技术,对全村范围内的乱堆乱放、违规搭建等不文明行为的智能识别和分析。
“数字化”在我市农村快速下沉,数字技术释放出普惠效应,但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平台运行碎片化、治理主体数字化素养不足、区域性差异较大等,可学习借鉴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有益经验,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
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启示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多年来持续深化,打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组合拳,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浙江作为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平台是诸多农村改善人居环境的标配,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治理提供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
嘉兴市南湖区现辖9个街道、4个镇、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8.3万人。近年来,该区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智治”路径,在浙江省首创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垃非”系统(农村生活垃圾监管系统),发挥“大数据精密智控”技术优势,全力打造“数字化监管系统助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分类处理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全部达100%。
统筹谋划,数字化引领农村垃圾分类。一是编制《南湖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度汇编》,包括1份操作意见、2张流程图、3个工作办法、4种工作职责和5项管理制度,规范分类处理体系、管理标准和运作模式。二是开发“垃非”APP,有机融合人员角色化、设施可视化、痕迹数字化等管理模块,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收、集、运、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三是牵头起草嘉兴市地方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规范》,实现村(社区)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数字赋能,打造农村垃圾治理新模式。一是引进人工智能识别、评审技术,将传统垃圾收集车升级为集扫码、拍照、称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收集车。二是在集镇小区建设定时定点智能收集驿站,将人工抽检转变为机器自动检测,提高检查效率80%以上。三是在“垃非”APP端集成暗访、督查、举报等功能,推动风险隐患点管理后台即查即改,大幅提升排查和整改速度。四是开发基层治理端“一图一码一指数”,即分类设施“一图查看”、农户分类“三色管理”、镇村分类“指数评价”,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多维度动态评价。
农户参与,激发农村垃圾治理新活力。一是组建垃圾分类专职督查员,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入户指导,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进村、入户。二是实施农村垃圾分类三色二维码动态评价管理,按照分类积分排名、分类准确率等划分“好、中、差”3档,实时生成“垃非”指数,引导农户通过手机APP查看三色二维码和指数排名,进一步提升农户分类主动性,推动垃圾分类动态评价全村、全员覆盖。三是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积分管理办法》,落实APP管理积分奖励机制,农户通过垃圾分类自查、出售可回收物等方式获取积分,用于兑换各类生活用品。
以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化治理场景。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地区面积广大,不同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充分结合所在区域的特点,科学研判、理性规划建设投入,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具有差异化的建设思路,避免“一刀切”和“走过场”。推进数字化技术在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源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厕所革命中的应用,构建农业土地资源、环境卫生、河道管理、生态保护等信息库,搭建农村生活污水、饮用水源、渔业水域、养殖污水、绿化等网络监测平台,推进人居环境数字化管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借助平台建设,探索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积分制,量化考核村庄环境卫生、社会风气、家庭美德等综合表现并进行鼓励,逐步将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纳入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民参与水平。
优化管理制度,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着眼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针对新发展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更高目标要求,围绕“六有”长效管护标准,完善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规范性文件,将较早开展数字化治理的市内典型案例总结成示范性指导手册,做到有册可参,有例可循。结合所在区域具体情况,建立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评估制度,将数字化治理效果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指标体系,督促强化数字化手段运用能力,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合作经营等方式,引入技术力量雄厚的互联网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营、乡贤配合、农户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体系。
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农民数字化治理素养。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其数字化治理素养和技能直接影响治理成效。可通过手机、电视、广播、报刊、抖音、微信等载体提升农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认可与接纳程度,持续开展手机移动终端应用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字治理技术,定期举办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评选活动,推举先进人物、宣传先进事迹、推广典型做法,充分激发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共治的内生动力。通过与驻盐高校开展合作,积极培育数字人才,有力引导数字素养高的高校毕业生下乡为农民提供相应数字技术指导。
(作者为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盐城工学院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本文为2024年度市委决策咨询研究第一批课题“盐城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路径研究”及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苏北低收入农户特征研判与防贫策略研究”〈2021SJA1901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