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萍萍 姜楠茜
文化和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旅事业,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文旅产业作为当下消费热点和重要增长点,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旅事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
美誉高,勇当文旅排头兵。市文广旅局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黄海国家森林公园获全国首张零碳旅游景区认证证书,大纵湖、条子泥创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些荣誉不仅提升全市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进一步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增长快,文旅事业发展迅速。我市一直致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和更高水平的发展上寻求突破,不断提高文旅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项目多,增添文旅事业新活力。全市多个重点文旅项目顺利完成投资、成功推进和竣工,为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吸引力。建湖县沙庄古村结合文华大奖淮剧《小镇》,原景再现小镇十八个节点,植入“吃住行游购娱”业态,对原九龙口沙庄村进行整体提升;东台市西溪天仙缘小镇围绕古镇提升、新建民宿等,丰富景区业态和夜游产品。这些项目不仅提升盐城文化品质和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融合好,文旅发展势头良好。文旅产业不断创新,推出一批文旅新业态和新产品,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我市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惠企实,支持文旅企业复苏发展。为缓解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冲击,提振文旅产业发展信心,我市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通过减本降息、让利促销等措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尽快复苏和发展;自筹资金设立纾困资金池,为文旅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援助,缓解企业经济压力;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约授信,为文旅企业提供灵活和优惠的贷款服务,进一步减轻企业财务负担,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旅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旅市场主体培育不足。我市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以小型企业和个体户为主,缺乏大型企业和集团,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缺乏专业化市场主体,导致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并且,相比大的商业主体,零散的企业难以更好掌握市场需求和趋势,从而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抢占市场先机。
文旅产品开发不够。虽然我市文化旅游产品数量众多,涵盖多个领域和方面,但普遍缺乏深度开发和精细化打造,很多产品未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优势,呈现同质化趋势,缺乏鲜明特色和亮点,导致产品难以在市场脱颖而出。
文旅融合发展不充分。文旅产品缺乏独特性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基础功能建设不够完善;客运、公交体系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交通网络不够发达,旅居养老、温泉度假、智慧文旅等新型旅游模式机制不够健全。文化旅游经营模式相对老旧,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速度缓慢,传统业态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文旅市场营销不足。市场营销手段相对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在目标市场未能针对不同市场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文旅服务水平不高。文化旅游服务不规范、质量不稳定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对文化旅游的深入了解和对游客需求的敏锐洞察,导致服务过程出现沟通不畅、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加强文旅市场主体培育。以系统性思维谋划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由“零散”向“链式”突破、从“链式”向“集群”提升。加强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旅游园区平台建设,坚持有专门班子、有具体规划、有资质企业、有招商队伍、有龙头产品、有配套体系、有考核指标、有扶持政策“八有”园区建设标准,提升管理能力,强化服务质量。围绕园区特色、发展定位,招商布局、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集聚度高的文旅业态,加快“一园一特”主导产业打造,推动差异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加大文旅产品开发力度。丰富自身旅游产品类型,如海洋、海盐、湿地、红色旅游、特色农旅结合及夜间经济。考虑出行目的有所不同,有的人想了解盐城海盐历史,有的人喜欢走访湿地保护区,有的人想走进农村感受、亲近大自然,开发出不同产品类型满足其不同需求。
加强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文旅+”产业,通过与不同领域融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在“文旅+农业”方面,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加强乡村旅游集群建设,培育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力争新增一批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在“文旅+教育”方面,打造研学游精品线路,搭建“文教合作”场馆平台,常态化推进场馆实践教育课堂服务;升级打造“盐学”品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第二课堂体验。在“文旅+科技”方面,加快文旅产品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发展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视听产业基地,支持影视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数字文旅产业链。在“文旅+体育”方面,利用湿地世遗名片和百河之城资源优势,持续举办国际性活动,打造美丽赛道。在“文旅+商务”方面,加快文化特色街区建设,聚焦夜经济发展,推出夜游、夜娱、夜食等系列产品,提升消费能力。
提升文旅市场营销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数字文旅新业态、新场景。通过深入融合“互联网+文化旅游”,推动云旅游、云直播等新兴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型商业模式。利用公众号、微博等线上平台,对文化旅游品牌进行广泛宣传。在宣传过程中,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经验,提升宣传效果,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强化文旅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技术的人才,为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智力支持。引进当前急需的人才类型,如创新型人才和旅游外语人才,缓解我市在专业人才上的不足。重视在岗文化旅游从业者专业技能提升,相关部门可实施文化旅游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从业者进行深度培训,增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文化旅游领域的工匠人才。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人才培训体系,通过搭建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的桥梁,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