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4年05月27日

提升兜底保障能力 增进群众“民生三感”

刘春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市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特别是广大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作为首要责任,把群众关切作为“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度量衡”,全面加强政府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增强服务老年人口能力,提升老年人口幸福感

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积极倡导养老服务政策的创新,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和部门在政策设计和实施方面勇于尝试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促进养老服务发展和创新。明确养老服务政策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包括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探索政府和社会资金共同支持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的学历和资质要求,鼓励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培训经历的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养老人才培育模式,鼓励驻盐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支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实习基地。围绕急需紧缺的养老护理、专业社工、心理关怀等职业,加强养老从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完善养老服务人员激励保障机制,在岗位津贴、注册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一定激励,提升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加大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设施项目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提高项目吸引力和可行性。优化用地政策,提供充足的用地资源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简化审批程序,加快用地审批和供地进程。加强行业协调和合作,鼓励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加强合作,形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力。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包括智能安防系统、健康监测设备、远程医疗服务、智能化护理床等,提升服务的科技含量和便捷性。

完善关爱儿童政策措施,提升困难儿童获得感

加强教育帮扶。我市积极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学前教育稳定发展。面向未来,应继续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原则,健全困难儿童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完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措施,推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更加科学精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困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明确教育扶贫目标和措施。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困难儿童教育帮扶活动,通过建立志愿者团队、捐赠项目等形式,关注和支持困难儿童教育。针对残障、特殊困难儿童,建立特殊教育机构和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和支持服务。增加对困难儿童教育的财政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包括设立专项教育基金、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等。

保障基本生活。持续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纳入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设立孤儿和特困儿童专项福利,包括生活补助金、教育资助金、住房补贴等,确保他们基本的经济生活和发展权益。制定免费或补贴的营养餐饮计划,确保困难儿童每日获得足够营养,守护其健康成长。开展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困难儿童生活困境的认识和关注,激发社会爱心,促进帮扶行动。

确保身心健康。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和康复中心等,覆盖特殊困难儿童的各个方面需求。开展康复治疗项目,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特殊困难儿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能力。针对特殊困难儿童的不同疾病和情况,制定个性化医疗方案,包括诊疗方案、康复计划等,确保医疗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转型,统筹养育、教育、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一体化发展,为儿童成长提供更好条件。

健全残障人士福利制度,增进残疾人士安全感

完善困难残疾人补助机制。听取残障人士及其家属、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真实问题和需求,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建立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残障人士的生活需求、医疗支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确保资助对象覆盖面更广、资金分配更合理。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督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流向合法合规、公平公正。鼓励建立残障人士互助组织和社区支持网络,提供情感支持、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帮助残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提升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设立多样化的托养服务机构,包括专业的托养中心、家庭式托养服务中心、日间托养服务中心等,覆盖城乡地区,满足不同残疾人群体的托养需求。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包括托养员、康复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等,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家庭式托养服务,提供家庭托养人员培训和支持,减轻家庭托养负担,增强残疾人在家庭的融合感和幸福感。建立托养服务评估和监督机制,对托养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残疾人权益和利益。

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针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包括技能培训、就业技巧培训等,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建立残疾人专属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残疾人了解就业机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创业,包括提供创业基金、创业辅导等服务。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歧视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就业平等法律制度,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利用各种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招聘残疾人或提供创业支持,增加残疾人就业创业机会。

(作者为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盐城师范学院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文为盐城师范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206560013〉阶段性成果;2024年度市社科基金项目“提升盐城城乡居民‘民生三感’路径研究”〈24skB279〉阶段性成果)

发展壮大主流价值、 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