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法治
2024年03月07日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羊寨人民法庭:聚焦“法庭+”服务美丽乡村

□殷芹 楚士将

阜宁法院羊寨人民法庭位于素有“苏北桃花源”美誉的古镇——阜宁县羊寨镇,辖区内既有“千亩桃花、万亩果园”的黄河故道桃花源生态经济区,又有以汽车配件、纺织化工业为支柱的郭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融合“生态”和“发展”两大主题,当地的司法需求更加多元,既有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纠纷,又有新型的借款担保、融资租赁等纠纷。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羊寨人民法庭聚焦“法庭+”多元解纷机制,打造出“服务美丽乡村,推动绿色发展”的特色亮点品牌,先后被省法院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被盐城中院荣记集体三等功。

提升保障水平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打官司有用吗?”遇到经营纠纷的企业家,经常会问这个问题,盐城某设备公司的老总就曾经这样疑惑过,上海某公司拖欠其100多万货款,索要了好几年没有结果,万不得已向法院递交诉状。

羊寨人民法庭法官收到该案后,立即走访案涉企业,对涉企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经了解,上海某公司前两年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企业资金未回笼,无法一次性还清欠款。如果立案,企业的账户就会被暂时冻结,可能对刚恢复生产经营的企业造成影响。

为保障企业生存发展,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在征得原告同意后,该庭法官将案件移交驻庭人民调解室进行诉前调解。经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债务人分3期于2024年年底前还清全部欠款和利息。随后,羊寨人民法庭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为精准掌握企业需求,羊寨人民法庭常态化开展联企助企走访调研活动,2023年以来先后走访企业10余家,并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开展“法律体检”,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出“法律良方”,下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先手棋”,在高新园区企业家的心中逐步形成了“遇到麻烦找法庭”的共识。

延伸司法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响,一场在葡萄长廊下的庭审正式开始。

原告老李是葡萄园的果农,被告老张是货车司机,双方因为2万块钱的纠纷闹上了法庭。受理案件后,羊寨人民法庭本着调解优先原则组织双方调解,可调解时间迟迟确定不下来。“老李这阵农忙,就差睡在果园里了,老张又长期在外地出车,一个月没几天在家。”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羊寨人民法庭决定就在葡萄园里开展一场巡回审判。这天早上10点,承办法官便开始布置场地,一条横幅、几张桌子,简单而不失庄重的巡回法庭就布置好了。

经过法官的释法明理,老李终于理解了老张的困难,同意分期付款,双方在葡萄园中达成了调解协议。

“用我们身边的事给我们宣传法律知识,这种做法好!”旁听庭审的村民表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办了。

“羊寨镇是水果种植大镇,然而随着果品经济发展,各类纠纷逐年增加,果农的法律意识不强,以前因交易不规范,衍生大量问题。羊寨人民法庭变‘坐堂问案’为‘主动出诊’,把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推动纠纷实质化解、优质化解。”该庭庭长楚士将介绍。

凝聚多元合力

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2023年9月份的一天,陆某驾驶电动车逆行时,与驾驶电动车同方向逆行的杨某发生碰撞,致杨某受伤,双方车辆不同程度损坏,杨某将陆某诉至法院。但按照杨某提供的陆某联系方式,羊寨人民法庭承办法官在办理送达时,未能联系到陆某。

承办法官拿出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串各镇区司法所和网格员的电话号码:“要想处理好基层纠纷,聚力很重要。”

陆某所在村委会网格员与陆某儿子取得了联系,了解到陆某因逆行又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正在住院。随后法官前往医院看望了陆某,并向其送达了传票等材料,陆某也深知自己的过错并同意调解。

调解过程中双方互不相让,情绪也都比较激动。为妥善解决纠纷,法官联合社区干部对双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释法明理,并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经过多次沟通疏导,双方就赔偿金额8万元达成一致。当天下午,在法官和社区干部的见证下,陆某向杨某当场付清8万元。

羊寨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与辖区党委政府、村居基层组织等部门对接,深化“法庭+镇区”联动解纷路径,搭建基层调解网络,引入多元化调解力量,协同施治,实现矛盾纠纷梯次滤化分流化解,真正让“小法庭”释放“大能量”,绘就乡村振兴“新枫景”。

促成执行和解情系困境儿童 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