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4年03月04日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刘波

新质生产力为数字经济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数字经济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做出明确部署。2023年,盐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票销售2540.8亿元,同比增长9.6%,销售规模较2021年实现翻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70%,国家智能工厂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为盐城打造全省数字产业新兴增长极、长三角数字治理示范高地、“强富美高”新盐城增添了强劲新动能。

推动数字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培育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依托盐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优势,聚焦集成电路等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提高数字产业集群的抗风险能力。

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适应数字时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聚焦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核心产业,变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窄带”产业为数字经济模式下的“宽带”产业,着力形成支撑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打造数字产业集群。针对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积极促进创新发展,聚焦科技前沿领域,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数字产品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四大数字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康养、数字文旅等一批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

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提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解决方案,引导重点装备产品智能网联化迭代升级。瞄准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等重点领域,加强前沿技术布局和战略技术储备,破解制约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短板。

提升数字产业供给能力。加快高速稳定的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体企业价值链、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提升,鼓励县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搭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园区大脑”建设,高效赋能园区企业数字化发展。

构建工业数字化创新联合体。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组建盐城数字经济商会,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共同致力于数字经济产业、技术、资本、人才的互联互通和互帮互助,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数字产业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技术应用先导区及数字经济制度创新策源地。

挖掘数实融合动能,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实施“智赋万企”行动。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实体经济进行智能化改造,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

搭建工业云平台。与腾讯云、华为云加强合作,运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制造产能、工业设备、工业产品全面上云,为不同层次、类型和规模的制造企业提供“云生产”“云销售”“云供应”服务。

拓展数字应用场景。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提升数据生产加工能力,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建良好数字生态。深入开展“以实赋实”的探索实践与优化提升,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政务、智慧零售、智慧医疗等领域持续挖掘数实融合新动能,硬核打造数实融合“双实”新范式。

夯实数字经济底座,营造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

筑好数字人才“蓄水池”。盐城科教实力相对雄厚,是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相关人才的沃土。要以大数据实验室、重点企业研发机构等为平台载体,制定和落实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推动人才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配置,为集聚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搭建“绿色通道”。

打破“数据烟囱”。加快构建市域层面的公共数据开放体系,解决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在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层级数据要素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开展产业数据价值化、数据资产“入表”试点,明码标价让数据“活”起来、“用”起来。

实施数字经济普惠共享工程。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降低5G落到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对5G的自主维护能力。建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与产业风险基金,并统筹税收减免、政策性贷款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助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加快布局落后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设施,有效弥合地域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

(作者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苏北现代化决策咨询培育研究基地、沿海发展智库、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盐城数字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探索绿色低碳园区建设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