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4年02月26日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殷凤春 雷权勇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通过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改造和重组,形成具有创新性、高质性、融合性、超越性、颠覆性、绿色化、智能化等特征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我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海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效衔接、融合互促。在此背景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对我市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尚处于孕育萌发阶段,代表着未来科技和实业发展方向,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和前瞻性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兴起深植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肥沃土壤之中,为新兴产业成长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产业不仅描绘了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轨迹,而且在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模式转型上,未来产业正从传统的垂直分工向跨界融合与创新演进,采纳跨行业、跨学科和跨技术的整合策略,推动产业向更加高级的发展阶段迈进。目前,正值产业化发展阶段萌芽期的未来产业呈现出国际引领性、创新前沿性和标准一致性的主要特征。

国际引领性。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国际引领性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未来产业通过创新和技术引领,塑造全球经济的新动力和发展方向。未来产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设定新的标准和流程,引导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国际引领性还体现在未来产业能够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加速全球创新步伐,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解决诸如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健康卫生等全球性问题提供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

创新前沿性。创新前沿性是未来产业有别于现有产业的显著特征,主要涉及对诸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科学等新兴科技的探索和应用。创新前沿性要求企业和研究机构具有高度的研发能力和长远的视野,不仅要关注当前技术的应用,更要预测和塑造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此外,创新前沿性还要求有一套囊括政策制定者、资本市场、教育机构和研发网络在内的支持性生态系统,共同推动创新边界的不断延展。

标准一致性。标准一致性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基础性作用,确保不同产品、服务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为全球贸易和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共同遵循明确的国际标准,企业能够通过减少重复劳动、简化交易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用户信任度和市场接受度。标准一致性还能够促进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加速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制定和更新标准将面临持续挑战,需要国际组织、行业领袖和政府之间的明确分工和紧密协作。

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

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特性。伴随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重大前沿技术及其突破性发展,该领域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直接受益者。这些技术不仅推动了元宇宙、人形机器人及脑机接口等新兴产业的诞生,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视角和空间。未来产业凭借自身的创新驱动特性,既加速了科技的突破与应用,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激发了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构筑起全球竞争的新优势。尽管未来产业目前尚处于自身演化的初期阶段,但已充分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跃升。总之,未来产业以其创新本质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为经济社会的转型与进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未来产业不仅标志着生产力的跃升,而且还孕育出与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领域的迅猛发展下,传统产业经历了转型升级,同时催生出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信息、生物制造及人形机器等未来产业的兴起,正重塑着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引领技术和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些变革不仅提升了经济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高质量发展,还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生产结构的智能化升级,从而促进更加和谐与高效的生产方式。总之,未来产业的发展对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生产方式的革新及生产关系的重构均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壁垒。通过引入创新技术与前沿管理理念,未来产业已成为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未来产业在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促进新经济动能成长及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已成为突破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种障碍壁垒的重要战略之一。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既提供了应对当前经济挑战的有效方案,也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而确保地区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取比较优势。总之,未来产业不仅可以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而且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的实践路径

科学谋划未来产业的发展蓝图。未来产业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研判和坚实的现有产业基础之上的实际产业。针对这一目标,我市应充分发挥敢于创新的“想象力”,紧密结合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趋势、本地产业现状以及自身区位优势,坚定地以未来产业为导向,开创产业新未来。此外,我市应积极前瞻性地布局包括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及新型储能技术、海洋与空天经济在内的前沿产业新领域。通过推动未来产业与当前新兴产业的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并勇于实践,闯出一条具有我市鲜明特色的未来产业发展的“盐城模式”。

着力营造未来产业的创新环境。我市应明确产业发展的战略导向,紧密结合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和细分赛道的关键环节,建构行之有效的领导组织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本地具有原创性且颠覆性的创新能力及对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市可将重点聚焦于培育具有创新力的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而构建有利于创新与产业要素互动的优质生态环境。此外,我市应致力于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增强它们的改制与上市能力,实现对我市县域经济的全面提升。同时,应鼓励领军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盟,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

科学构建未来产业的治理体系。在未来产业的早期发展阶段,企业可能需要历经较长时间的孵化过程,其涉及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市场应用的全部环节。为此,科学构建未来产业的治理体系已成为帮助相关企业有效应对各种发展不确定因素的关键环节。该体系不仅要考量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应重视创始团队的整体实力、技术水平及解决方案的适用性。通过持续的检验和评价,逐步形成一套灵活的进入机制与淘汰机制,尤其针对那些技术创新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和快速迈向产业化的领域,应给予更多帮扶和支持。伴随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变化,未来产业必将不断涌现“颠覆性”和“破坏性”的创新成果。为此,健全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容错试错与尽职免责机制显得尤为关键。该机制不仅能给予新企业更为宽松和包容的成长空间,还有利于保护企业家、科研人员及投资者等主体致力于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殷凤春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苏北现代化决策咨询培育研究基地执行院长,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沿海人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雷权勇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本文为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江苏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路径研究”〈23EYA001〉成果)

没有上一篇了... ... 用好“四色文化”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