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3年12月25日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蒋晓月

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东进,东进”,经过80多年的岁月变迁,盐城这座英雄的城市上空仿佛还萦绕着新四军的嘹亮歌声。1941年,新四军军部在此重建,军民情深,诞生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为打造“天蓝地绿基因红”的现代化盐城提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盐城大力实施新四军革命历史展示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积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让红色资源成为生动教材,让信仰力量跨越百年时空生生不息。

继承革命传统,讲好红色故事

凤凰涅槃鸣江淮,浴火重生战华中。新四军纪念馆作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综合性纪念馆,是盐城市最具吸引力的打卡地之一。新四军纪念馆兴建于1986年,对新四军抗战的辉煌历史、人物事件和重要战斗等均有较为丰富的收藏和展示,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较为全面的探索和实践。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在第一展厅的“南方星火”展区,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读起陈毅所写的《赣南游击词》,习近平总书记紧跟着说出了“夏吃杨梅冬剥笋”。在盐城,陈毅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皖南事变后,作为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率部在盐城阜宁单家港地区与日寇进行顽强抗战,正如其七言绝句“红旗十月满天飞”所描述的那样,在盐城这片充满牺牲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土地上,红色血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戎马倥偬的革命军旅生涯中,41岁的陈毅迎来第一个孩子,因革命形势复杂,陈毅在带领部队进行转移时,将6个月的孩子托付给盐城当地老百姓。面对日伪军对革命干部子女的残酷报复,分离后不知能否团聚。但他更清楚革命利益为先的道理,直到1943年一家才团聚。

红色故事是史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桥梁,陈毅托子是千万红色故事的代表,通过有情、有景、有味、有吸引力的故事传播历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投身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

传承红色基因,用活红色资源

盐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要让红色资源发挥好教材作用,需要多样化的形式和更具创新性的手段,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弘扬。

文艺党课激活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驻足第二展厅,一件旗袍见证了王海纹那一代青年人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梦想。如何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回望新四军的艰苦卓绝?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突破以往表演模式,采用“党课+演艺”的创新形式,引导观众穿越时空走进华中鲁艺那段历史。曲艺剧《盐阜往事》、淮剧《村里来了新四军》、舞剧《烽烟桃花飞》、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近年来,盐城持续打造“铁军魂 盐城红”红色文化品牌,围绕赓续红色基因、保护红色资源、激发红色动能、传播红色文化四大主题,在全市广泛开展“铁军魂 盐城红”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用好新四军红色资源,助力文化自信自强。

新兴技术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除了讲解员生动的讲述,纪念馆还通过720°实景文物观感,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之旅。新四军纪念馆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利用三维数字化场景重建技术,搭建集红色文物、场馆实景展示为一体的集成化系统平台,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红色文化产业大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走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盐城要不断推进新四军革命历史展示与革命文物工作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成为前行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汇聚力量、奋勇向前。

(作者为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弘扬革命精神 汇聚磅礴奋进力量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