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3年12月25日

赓续红色血脉 接力奋斗新时代

皋艳 包雅玮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时的讲话,语句平实、立意深远、催人奋发:回顾新四军在江淮大地的战斗征程强调“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殷殷嘱托“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指向未来“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回顾历史: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历史、新四军在盐阜大地的革命史是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与群众一起苦,与群众一起干,得到群众拥护,推动工作”的历史。

新四军纪念馆第五展厅内珍藏着的宋公碑上记录了修筑“宋公堤”的红色历史:盐城地处黄海之滨,盐阜人民饱受海潮、海啸之苦。1941年,我党领导下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甫一成立就将修海堤作为头等大事,首任县长宋乃德在华中局、新四军大力支持下,军民合力,仅78天就建成45公里长的坚固海堤。不再受水患侵扰的老百姓将新海堤与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的范公堤相媲美,称其为“宋公堤”,并刻石为碑,永作纪念。正是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权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和种种举措,让老百姓用直白的语言“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把新四军比作白菜中最精华的白菜心,发自肺腑地感慨“当兵要当新四军”。1941年新四军到达盐城时只有万余人,1945年离开盐城北上时已发展到7万人。

“民心向背”,军旗跟着党旗走,正是融入人民、依靠人民,新四军才能保留星星之火在敌后心脏地带建立根据地,终成燎原之势,在日、伪、顽、匪内外夹击中纵横驰骋。

立足当下: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陕北有延安,苏北有盐城”,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是华中地区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也是新四军活动的主要区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1.8万余名烈士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盐城全市遍布248处红色遗址遗存、128个烈士命名村镇……红色,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纪念地、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华中鲁艺烈士陵园等地标,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资源,新四军精神是这座英雄城市的精神图谱。在战火的淬炼中,新四军在盐阜大地上浴火重生、发展壮大,涌现出刘老庄连、老虎团、大胡庄连等许多英雄团体,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

重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悟新四军的精神气概,“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激励盐阜人民凝心聚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干笃行。

展望未来: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回顾来时路,传承红色基因,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战争时期,新四军在人民的支持下发展壮大,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指出,“与江淮河汉各地之人民武装汇合,更加强了敌后抗日阵线,由零星游击武装,变为集中的抗日部队”。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要尊重人民主体作用,善于向人民问计,勤于向人民请教,挖掘人民的潜能,将14亿人的力量凝聚成磅礴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立足时代,满足人民现实需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让人民在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中提升幸福感。

(皋艳为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淮人文研究院研究员;包雅玮为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江淮人文研究院院长。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SJA1919〉成果)

用好红色资源 凝聚精神伟力 弘扬革命精神 汇聚磅礴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