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使命担当,深挖生态潜能、激发生态活力、放大生态效应,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范例,加快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都市文明与田园诗意深度交融、城市记忆与农耕乡愁山鸣谷应。
绿色是盐城的生动底色,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683万亩沿海滩涂、4550多平方公里黄海湿地,是国家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交汇点。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必须打好高品质生态环境基本盘,提升城市空间生态水平,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对纺织印染、医药、食品、电镀等水污染重点行业摸底排查,及时整治、改造落后生产线,降低污水排放量;推行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一企一管”。完善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推动日排水500吨以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水口、出水口安装和水量、水质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同时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全面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完善城镇污水收集体系,开展全市城镇区域水平衡核算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改造,消除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
重点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构建“一带两片八廊多节点”的全市域生态系统格局,以通榆河、环城高速公路两侧保护空间为带,构建市区“中”字型生态廊道空间格局,利用中心城区现有的公共绿地改造一批社区公园,实现城市居民全覆盖。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同时,建成一批特色明显的开放休闲林地,构建点上造林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连片成网的林地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城“藤—瓜—蔓”生态结构体系。
坚持特色生态街区建设。开展盆景式绿化街道景观改造,适当增加品质雕塑、城市小品,提升城市街道吸引力。中心城区绿化用地较缺乏时,可利用屋顶、高架桥墩或绿化架建设立体绿化网,改善城市视觉感观。在公共绿地建设时可考虑结合公众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需求,在公共绿地中融入可进入、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态空间,强化生态功能与地块功能的复合化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一是建立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各相关单位生态环境治理协商机制,通过在机构配置、政策法规和行动措施方面跨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治理机制转变和生态环保责任落到实处。此外,还应搭建盐城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框架,全面整合生态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二是明确上下级管理部门的权责划分。对于上级管理部门应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出台生态环境治理指南或导则等。而对于下级执行部门则要精准施策,为社区、公众提供有效的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此外,基层环境治理队伍建设是关乎能否有效治理的关键之处,应注重“引进新人员、培训旧人员”,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执行力。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推动现有生态环境治理格局调整,鼓励各类企业、公益组织等机构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充分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功能和作用。政府要为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提供更广泛、更直接、更有效地参与环境治理的平台,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参与方式和程序等。另外,在治理渠道上,要注重渠道的多元化,在原有环境信息公开基础上,通过新媒体、视频问政或直播方式定期与社会各界沟通,让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充分发挥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