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3年08月21日

在共同富裕中推进人民精神富有

皋艳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肯定江苏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希望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文化赋能”塑造城市发展新风尚,奋力实干,在共同富裕中扎实推进盐阜人民的精神富有。

物质无忧、道德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民族先贤们的愿景

早在春秋早期,《管子·牧民》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至圣先师孔子推崇的颜回之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是对追求有德性的生活、精神富有的赞赏。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辩证性地提出:“裕民之衣食,必以廉耻之心裕之;以调国之财用,必以礼乐之情调之。”至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谈到“物质文明”和“心性文明”时表示,机器和钱币之用,在物质文明方面,所以使人类安适繁华;而文字之用,则以助人类心性文明之发达。肯定了物质文明的基础性作用——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待,而后能进步。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进步,因之心性文明之进步亦为之稽迟。

中国先贤们,都极为重视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生活的富有,物质上的充实、道德上的升华是先贤们向往的大同世界。

“物质的和精神的富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应有之义

1894年,马克思去世10多年后,恩格斯回复朱泽培·卡内帕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的请求时,选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并直言“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

在马克思、恩格斯视阈中,“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包含人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马克思在谈到“普遍的人的解放”时,明确提出“既有钱又有文化知识,或者可以随意获得它们,这个阶级才能解放整个社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私有财产极其富有和贫困——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富有和贫困——的运动,正在生成的社会发现这种形成所需的全部材料,明确提出“精神富有”。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明确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即是身体健康和精神充实的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追求

先哲们的愿景,马、恩的理论探索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现实化。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就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并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胡锦涛同志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强调实现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更加注重群众性、大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以促进社会整体文明进步和人的文明素质提升。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位越来越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全新的现代化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共同富裕中推进精神富有的盐城路径

盐城地处江苏东部沿海,2022年GDP为7080亿元,在全国百强城市中名列39。物质生产越发展,就越需要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去巩固成果。

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通过组织读书班、集中研讨、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方式,多途径、多角度引导人们在“两个结合”基础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政治信念。

依托盐城地区“红、蓝、白、绿”四色文化,打造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艺术精品,并构筑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人。盐城以“环城皆盐场”得名,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是一座有两千年历史的海盐之城;盐城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浴火重生的地方,新四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孕育铸就的铁军精神,是盐城最闪亮的精神坐标;盐城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又是“百河之城”,西部里下河地区,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有“金滩银荡”美誉。红色铁军文化、白色海盐文化、绿色湿地文化、蓝色海洋文化在这座城市交相辉映,要充分应用这些文化资料,在供给端发力丰富文化产品,给人们提供向上向善的丰富精神滋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做细精神文明建设。亚里士多德说:“我们通过造房子而成为建筑师,通过弹奏竖琴而成为竖琴手。同样,我们通过做公正的事成为公正的人,通过节制成为节制的人,通过做事勇敢成为勇敢的人。”引导人民在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要在个人行为层面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践行“盐十条”,崇德向善、遵纪守法,崇尚节约、合理消费,展现公共文明素养。

(作者为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SJA1919〉成果)

做好叙事文章 提升城市形象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