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3年08月14日

强化海盐文化赋能 塑造发展新风尚

张可可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强调,盐城四色文化交相辉映,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实文化传承发展,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用好用活丰富独特的文化家底。要实施盐城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活化传承“海盐文化”为代表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在守正基础上推陈出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结合。

盐城四色文化分别为红、蓝、白、绿:“白色文化”指海盐文化,“红色文化”指新四军文化,“绿色文化”指滩涂湿地文化,“蓝色文化”指海洋文化。其中海盐文化是盐城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盐城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设区市,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海盐生产影响最大的“两淮”盐区中心,是缴纳盐税重地。盐阜人民靠海吃海、煮海为盐,并以此作为开发沿海滩涂经济的重要途径。海盐作为占据盐产总数80%以上产量的盐种,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包括海盐物质文化遗址遗存、制盐技术、海盐文化习俗、祭祀活动和盐宗崇拜等文化遗产。传承海盐文化,就是呵护盐城底蕴和根脉,要依托海盐文化开发利用优势,寻找海盐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点,着力打造海盐文化名城,弘扬海盐文化时代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白色动能。

近年来,文化遗产旅游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重视文化遗产价值,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然而,周边景点不断崛起,使以湿地为主体的盐城旅游圈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海盐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历史底蕴,开发建设海盐文化旅游区,做到还“盐”于城,彰显海盐文化。中国海盐博物馆是一座反映古老海盐历史和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我国海盐历史文物和资料。以中国海盐博物馆为中心的海盐历史风貌区,不仅可以反映盐城历史发展的缩影,增强市民对海盐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以通过旅游观光创造经济效益。

盐城海盐文化不同于长江两岸的吴越文化和江海文化,也有别于北方的楚汉文化和齐鲁文化,它具有“苦”“咸”特征,盐民们形成平等包容、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至今也成为盐城海盐文化的精髓内核。要坚持以平等包容的姿态放大开放发展优势。旧时盐民熬盐过程中,晒灰、挑灰、淋卤等劳动强度很大,所有人共同劳作、相互配合,形成海盐文化中的平等特质。另一方面,历史上盐城经历过五次大规模人口迁入,大部分移民来自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吴越一带及中原地区,他们集中到此,取长补短、相处融洽,盐城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文化包容外来移民,让他们有安稳的生活环境。改革开放后,盐城依托广阔的沿海滩涂,面向大海、胸怀全球,成为江苏最大的韩资集聚地,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得益于海盐文化平等包容的底色。

盐城“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鼓励外资以独资、控股、收购等方式参与我市产业投资,积极推动外资企业本土化发展。到2025年,要累计新引进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项目15个以上,累计新增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突破80亿美元。要坚持以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历代盐民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由于海盐产地处于濒海滩涂,植物难以生长,生活用水多为海水、河水掺杂的苦水,粮食也常常发霉变质,盐民们练就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责任意识。这种精神对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团队精神,勇立潮头,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推动改革开放更具活力。生产离不开技术的演变,制盐不外如是。盐民制盐的技艺在更新迭代中不断改进,由最初的“煮海熬波”到“淋卤煎盐”,到后来略为成熟的“晒海成盐”,不论哪个阶段,都蕴含先人们智慧。历代盐民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不断探寻制盐最优方法,才有一粒粒海盐,而盐民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也在新时代盐城人身上有了延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高水平创新增强发展活性,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共塑乡风文明时尚 同筑美丽精神家园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