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忠
建湖是“中国淮剧之乡”“中国杂技之乡”,淮剧、杂技分别有210年、2500年历史。近年来,建湖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总基调,在非遗传承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艺术精品创作等方面精准施策,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艺术创作与文旅融合互促并进、相映生辉的生动局面。
践行新思想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时代主题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怀”理念,创作生产了以九龙口生态迁建为背景的淮剧《阳光县长》、以华中鲁艺为背景的杂技剧《芦苇青青菜花黄》、以关爱老年人为背景的小淮剧《喜鹊》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的优秀作品,引发社会共鸣,深受群众喜爱。
坚守淮剧杂技传承的职责使命。淮剧和建湖杂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团、杂技团作为淮剧、杂技代表性保护单位,需切实担当责任,通过节目生产、活动推进,守护文化根脉,让非遗活态传承。“淮剧传承发展工程”荣获全国文旅融合发展创新项目,杂技团创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坚定壮大剧团实力的目标追求。定位省级一级院团,锚定国内一流淮剧、杂技专业团体目标,自加“两年一大戏、一年三小戏”压力,取得明显成效。杂技团《炼—倒立技巧》获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奖”,被省委宣传部评为2022年度江苏优秀文艺成果;淮剧团《谷家大事》荣获省文华大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对标新要求
持续优化院团发展的良好生态
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建湖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在人才引培、资金投入、机制保障方面持续发力,淮剧团、杂技团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厚植人才培养土壤。发挥“头雁”作用,设立何双林、王有理、何晓彬等淮剧、杂技名家工作室10个,柔性引进导演、编剧等紧缺专业人才30多名。梯度培养淮剧、杂技演员,淮剧团与省戏校联合招生,分两批培养40名演员,首批学员将于9月入学;杂技团发挥江苏杂技培训中心功能,培养杂技演员近百名。推荐优秀青年演员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培训和申报人才扶持项目,现有省级“双创”人才2名,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能手9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9名。
构建多元投入格局。政府投入不减,自2016年县财政设立1500万元专项资金以来,政府对淮剧团、杂技团保障性支出逐年增加,去年达2100万元,其中购买两团惠民演出520万元。社会投资增加,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出资150万元、建湖城投集团出资120万元先后与杂技团联合出品《芦苇青青菜花黄》《四季江淮》剧目,取得较好市场效益。奖补资金助力,三年累计争取国家、省艺术资金900多万元,有效缓解剧团节目生产经费不足困难。
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建湖将文化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规划,先后出台《建湖县文化惠民创精品创特色工程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全县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支持江苏省杂技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落实《盐城市淮剧保护条例》,扶持淮剧、杂技事业,县委常委会针对院团发展多次会办研究,为淮剧团、杂技团增加55个编制,为剧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探索新路径
讲好文旅融合发展的建湖故事
建湖高度重视黄海湿地世遗与淮剧杂技非遗深度融合,引导国有文艺院团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做足“旅游+非遗”“旅游+演艺”文章,“建湖有戏——灵龙水乡·淮杂故里”生态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助力淮剧主题景区打造。突出“淮杂”旅游特色,讲好湿地文化故事,改造沙庄古村,建成淮剧小镇,原景再现获得国家文华大奖的现代淮剧《小镇》中的18个场景,呈现“戏在村里、村在戏里”文旅融合新潮流。整合两团资源,借助数字影像互动,新编淮歌潮唱,打造沉浸式演艺《小镇有喜》,全面展示淮剧杂技特有魅力,全年累计参与多点位、全天候演出时长10000小时以上。
助力城市品牌宣传推广。让淮剧、杂技有机融入城市标识,城市logo主体由杂技造型、淮剧扮相、“建湖”汉字与拼音组成,透过淮剧杂技文化符号彰显地域特色。全面参与城市形象传播,建湖淮剧、杂技惊艳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向全国观众展示传统与创新相融的非遗之美,节目播出当日,仅“淮剧”一词相关搜索指数高达300万次。作为地方文化名片,淮剧团、杂技团节目还多次登陆央视、走向国际舞台。
助力文旅活动温润万家。杂技团、淮剧团深入村庄社区、景区景点,实施“杂技村村到校校到”“杂技周末剧场”“淮剧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淮剧周末舞台”文化惠民工程,全年演出超600场。组织开展非遗研学营、中国淮剧之乡艺术周、中国九龙口诗赋大会等系列品牌活动,丰富公共文化供给,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建湖县政协副主席、县文旅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