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3年07月31日

破解“三不”难题 助推集体农场发展

葛兆建

集体领办、干部种田。近年来,在各类扶持村级集体政策推动下,集体农场发展经历项目扶持、鼓励创办、自主探索等阶段,通过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有效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目前,集体农场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长,经营规模不断攀升,正逐步迈入发展快车道。

“三不”难题具体表现

集体农场凝聚了基层干部的辛劳与汗水,承载着富民强村厚望,已初步树立一些成功典范。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工作实践出现的一些问题,其中“不会种田、不敢种田、不能种田”等问题在部分地区尤为突出,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不会种田。传统农业特点是耕种养家、自给自足,现代农业则是专业生产、规模经营。传统农业蕴含种、养、用、治等许多有价值的农耕理念,是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一些试点的集体农场,设想通过先行试种、逐步积累经验来提升种养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但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安排不科学,好的精耕细作技法没有传承,新的生产方式不会采用,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只能依靠政策补助维持运转。

不敢种田。集体农场经营要有技术、靠市场,还要防范风险,做好工作是本分,干得不好要背责任,不少村干部对此存有顾虑,行动消极应付。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不到位,有思想保守作祟,也有惯性思维原因,大部分人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看别人做、让别人试。不善于捕捉、对接市场信息,靠模仿跟风过日子,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不主动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引导市场,掌握不了市场话语权。而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面临诸多自然风险、农事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如果怕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稍有差池就会出问题,导致农业减产减收、收益下降。

不能种田。搞好集体农场有三个先决条件,主要管理者自身素质过硬,能团结同志、会带队伍;参与经营人员注意力集中,摒弃私心杂念,真正把村里事当家里事;建有合适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相对完善。集体农场经营既不同于“大包干”前的集体生产,又不同于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对组织生产、经营理念、管理手段等有严格要求。目前没有完全实施,主要受从业人员素质、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仓促行事,不但难以保证效果,甚至造成经营失利。

积极稳妥做好集体农场经营

发展集体农场既能搞活经济,又能锻炼队伍,做到富民强村两促进、两不误。要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发展要求,积极破解矛盾问题,以务实的精神、有力的举措,打基础、强管理、促发展,推动集体农场健康运营。

坚定开创事业的决心。发展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发展集体农场则是农村集体经营的优选项目和现实途径。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弄清为谁种田、为谁发展、为谁谋利这个根本性问题,坚持公益性原则,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真正享受发展红利。要立志当先进、做优等生,敢为善为、奋发有为,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做大做强。

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诸多成功案例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场经营变得“轻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已成为历史,农业生产全过程农事作业相对明确、规范,各生产环节成本可控制、可量化,有利于集体农场规模经营。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视发展规律,动真碰硬解决矛盾,积极防范风险隐患。聚焦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实践培育,不断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借鉴先进集体农场经验做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树立科学种田的恒心。围绕“增产、节本、降耗”做好文章,多产出,学会算大账,以稻麦种植为例,综合考虑全年时间季节、温光资源,合理安排茬口,确定两季作物目标产量,何时种、如何管、怎样收,做到心中有数。控开支,实行计产承包、核定成本,将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控减到合理水平。堵漏洞,坚持制度为纲、奖罚分明,防范“跑、冒、滴、漏”发生。敢于动真碰硬抓管理,发现问题一抓到底,绝不姑息迁就。

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耐心。不浮躁,不骄傲,苦练内功强基础。强化组织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大胆使用肯学习、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同志,保持经营队伍生机活力。把握发展趋势,合理引导预期,引导大家苦干实干赢得发展先机。不保守、不冒进,守正创新抓生产。培养搏击市场敏感性,看准的要先试先行,有市场前景、发展空间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推进。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善于借助专业力量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积极引进资源、导入项目,激发经营活力。求真务实守底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精打细算过日子,不搞形象工程。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清风正气做好表率。

(作者为市委驻射阳县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队长)

没有上一篇了... ... “四比四提”赋能提效 笃行实干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