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3年07月17日

提升文化软实力 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王艳 陈勇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作为江苏最具潜力的增长极之一,盐城高质量发展对全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寄望具有重大意义。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我市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禀赋,不断提升文化实力,为市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加强城市文化传播

提升高质量发展文化内蕴

传播红色铁军文化。盐城是革命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众多,它们既是宝贵的历史见证,也是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着手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织,传播以铁军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对弘扬历史传统、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主流价值观念、强化文化自信和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白色海盐文化。盐城因盐而生,聪慧勤奋的盐城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海盐文化,海盐文化是城市之魂。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盐文化涵育了盐城人民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还“盐”于城,加大城建“盐”份融入,不但有利于保护和传承盐城历史文化遗产,还能增强地方认同感,从而推动旅游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守护绿色湿地文化。盐城拥有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绿肺”、最好的空气和最美的自然生态风光,黄海湿地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是最厚重的家底,也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面向未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守护湿地文化,打好“绿色牌”,将是盐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体现,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省域范例的使命担当,更是新时代实现转型跨越的重要保障。

开发蓝色海洋文化。作为紧邻黄海的沿海中心城市,我市拥有丰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大丰港、滨海港风景壮美,弶港、黄沙港渔业发达,沿海风力发电、海洋风情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沿海风光。2022年,我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5%左右,标志着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动力”正持续增强。未来,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陆地和海洋统筹的发展中,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厚实蓝色底蕴。

繁荣城市文化产业

增强高质量发展文化实力

做好城市文化的顶层设计。近年来,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推动全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等政策,编制实施《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等规划,实现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未来,市政府应继续做好文化产业发展“领路人”,指导支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与规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支持措施。在特定区域确定文化产业集聚区,为文化企业和机构提供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场地租赁等支持,吸引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集聚,形成产业链条和创新生态系统。设立文化创意园区,提供办公场地、设施设备、投融资支持等服务,吸引和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为文化产业提供融资、信贷和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当前,我市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然而,由于公共文化载体利用效能较低,文化产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完善博物馆、艺术中心、图书馆、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展览、演出、研究和教育等功能。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设立专门的投融资平台,利用优惠政策、贷款支持和风险共担等措施,吸引公共和私人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收集与分析,建立文化产业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收集市场需求、消费趋势、用户反馈等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战略,提高文化产业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加大文化产品的营销推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品营销推广,“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极大提升了文化产品吸引力。我市应以此为契机,大力支持文化企业进行市场开拓和营销推广工作。通过举办文化产业交流会、展览会、创意市集等活动,搭建平台和渠道,提供交流合作机会,促进文化企业与市场对接。鼓励文化企业之间建立合作联盟,进行市场开拓和推广活动。支持文化产业对外交流活动、参加国际展览和文化交流项目,增强文化企业国际竞争力。引导企业运用新媒体、社交媒体、内容营销等方式,与目标受众建立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搭建引才用才舞台

点燃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创新政策为人才提供“来盐动力”。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人才引进工作初见成效。“515人才计划”“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等政策出台,引来不少高层次人才“凤还巢”,吸引他们择“盐”而栖。未来,我市应紧扣“人才+科技”两大主线,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力为更多人才提供“来盐动力”。制定灵活、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包括简化人才入户手续、放宽人才落户条件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设立专业人才培训机构、提供奖金和培训补贴等。制定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包括设立创业基金、提供税收优惠和创业指导等。建立公正、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包括设立人才奖励制度、提供职称评定和晋升机会等。

配套服务为人才厚植“宜居沃土”。盐城已建成青年路人才公寓,并全力推进二期公寓建设进程。同时,盐城各地区也推出“青年人才驿站”等公益项目,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贴心服务。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拴心留人的第一步,只有提供令人满意的宜居环境,才能换来人才的安心定居。提供高质量住房保障,包括人才公寓、人才住房补贴等;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支持,包括人才子女入学政策、教育培训机构等;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保险政策;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包括交通、公园、体育场馆、图书馆等;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包括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

完善体系为人才主动“靠前服务”。设立专门人才服务中心,构建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闭环体系,当好人才“店小二”和“服务员”。围绕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积极布局人才链,坚持产才融合发展,通过发展产业集聚人才,打造产才融合“强磁场”。创设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就业机会发布,帮助人才获取最新职业信息和发展机会。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组织定期人才交流活动,为人才互动和合作提供机会,激发创新创业潜力。

(王艳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陈勇军为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盐城师范学院理论研究基地副教授。本文为2023年度市社科基金立项项目“提升盐城城市软实力路径研究”〈23skC119〉阶段性成果)

没有上一篇了... ... 用好“6+1”比较优势 打造城市发展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