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阳
疏离教育二十年,但每年一度的教师节总会在心中激起一些涟漪,一点点漾开去。重回久违的校园,过往的教师节情景不断浮现。
我入师范读书的第一年,适逢庆祝第一个教师节。饭厅改扮而成的礼堂,流光溢彩,美轮美奂,领导讲话、文艺演出,人声鼎沸中,带给小小少年的,没有神圣与崇高,有的只是好奇,只是热闹。此后的三年,每年庆祝教师节,便是不断强化我们的职业意识。
三年师范,转瞬即逝,懵懵懂懂,初为人师,在那所远离喧嚣的乡村初中,度过了六个教师节。每年教师节,除了参加庆祝会、发放纪念品,重头戏便是会餐。因是联办的初中,每年教师节之际,学校便要邀请周边几个村的“头头脑脑”们到学校聚餐。食堂的几位炊工个个拿出看家本领,精心烹饪。办公桌、课桌拼装而成的餐桌,老师们与村干部拼挤而坐,各式各样的容器装满了菜肴,喝着平时不易喝到的酒,你来我往。酒酣耳热之际,校长方站起身来,充满激情向大家报告,过去一年又考上了几个小中专、几个重点中学,明年学校准备砌两间教室,建一个厕所,需集资多少。这时,早已有事先说好的某个村干部,带头表态:“我们村出五千!”“我们村出六千。”筹资难的村干部,禁不住群情振奋,也赤红着脸嚷道:“我们村人口少,出三千。”嘻嘻哈哈中,学校一年发展大计搞定。至于明年教师节,明年复如是,校长已在心里盘算着在哪儿再砌几间宿舍。
1998年,我到一个乡镇从事教育管理,乡镇虽边远,但每年的教师节活动一样不能少。节年年过,每年都为发什么纪念品煞费脑筋,床单被套、茶瓶茶杯、脸盆皮包,几乎发了个遍。农村家庭如果有一人从教,拎的小包、喝的茶杯、用的脸盆都会印着“教师节纪念”的字样,不无骄傲地向人昭示着:我家是有人做“先生”的。再后来,每年的教师节就是到驻地所在的几所学校跑一圈,送去慰问金,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全然没有了在学校过节的那种热闹与兴奋。妻子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每年教师节总会收到一堆学生送的礼物,贺卡、鲜花之类的,看着贺卡上稚嫩的祝福语,不禁让人想起校园生活。
有时会想,我们到底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庆祝教师节?仪式感固然需要,更要有直抵每个师者内心的人文关怀。忽然记起李镇西的一篇文章,说教师节不是“优秀教师”节,也不是“教育教师”节。心有戚戚焉。又一个教师节来临,酷热已消,秋凉已至,秋实已结,我只想轻轻地说一句:老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