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豪
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是省委赋予盐城的殷切希望,更是“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指引。伴随“向海图强”的冲锋号响起,射阳县新坍镇坚定不移把全镇工作放在向海图强大局中定位谋划,聚力打造“产业融合示范镇、生态田园特色镇、精致文旅样板镇”,以更加昂扬的状态,更加奋进的姿态,打破内陆思维转身向海,推进协同发展错位扬优。
以“向海而谋未必依海而生”思维,推进协同发展错位扬优。盐城是沿海地区,沿海更要向海,沿海开发是一个大的发展概念和定位,必须深刻认识“向海图强”是全局全域主导。新坍虽然地处沿海开发腹地,既不沿海也不临海,没有滩涂、海港、海岸等资源,想要向海图强必须独辟蹊径,走出一条错位扬优的协同发展之路。通过谋划召开“向海图强”思路研讨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成立产业向海、胸怀向海、文化向海课题组,推动实现格局联海、交通近海、产业融海的大方向,坚决破除与海无关思想,摒弃向海必须靠海的狭隘观念,以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推进新坍未来发展,主动策应交通变革、产业融合、文化品牌等要素,努力实现互补互促、借势发力,让海风吹进新坍这片红色热土。
以“强产兴业兼顾联动互补”思维,推进协同发展错位扬优。主动发挥“拼、抢、争”意识,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要,坚定不移实施纺织产业“三年强链计划”,力争3年内承接加弹机100台,落户下游织造家纺企业10家以上,形成年产化纤原材料28万吨生产能力,纺织产能达到80万锭。主动融入全县高端纺织产业发展大局,形成与纺织染整产业园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镇内“智慧家纺”产业链,逐步构建加弹、纺纱、织造、印染互补带动,形成年产值超20亿元、税收超3000万元、用工超2000人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从米制品深加工不断拓展冬桃、芡实、醉螺、醉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形成既从海边要又向沿海送的产销模式。加快推动园区载体建设,坚持产业园区向外扩、存量盘活向内生的基本原则,围绕高端纺织、机械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三个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招引一批与全县主导产业、海洋产业相匹配的产业项目。
以“文化融合促进海陆共生”思维,推进协同发展错位扬优。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沿海县份特有的特色乡村风光,将新坍独有的红色历史文化与全县海洋文化共生共融。结合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加快推进新潮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有意识地融入沿海区域特色,打造多维度景观节点,突出生态底色,有机结合万亩生态林、绿色果园、幸福河湖、绿美村庄等要素,整体推进新潮老九队居住点等年代建筑改造,让厚重的历史感和精致的现代感相生相应。积极争取226省道改线、特阜线跨黄沙港高架桥西移等交通工程,以兴新线全线贯通为契机,重塑交通坐标,拉近向海距离。
以“实干担当彰显大海品格”思维,推进协同发展错位扬优。站在“向海图强”新起点,必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全县向海总定位,努力锻造深邃、宽广、波涛拍岸的大海品格。要以“大海依旧在”的坚定和信心树牢向海发展定力,一以贯之,始终如一。深刻把握“向海图强”内在精髓,进一步深化对“向海图强”发展路径的认识和把握,抬高站位,拓宽格局,坚持立足全局谋一域,海纳百川,敞开怀抱吸纳借鉴沿海板块的成功发展经验,主动策应沿海发展要素需求,甘当服务沿海、配套沿海、融入沿海的后勤队。主动担当作为,蓄惊涛拍岸之激情,养波澜不惊之泰然,真正让“向海图强”成为全镇上下争先进位、协同发展的根本追求。
(作者为射阳县新坍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