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2年07月11日

加快发展民宿
建设滨海生态旅游廊道

吴雨欣 绘

蔡爱军

近年来,我市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深厚人文底蕴、浓郁水乡风情,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力推进文旅融合,以“世遗”为龙头引领,旅游业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6月18日,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将充分利用独特文化资源,放大自然遗产地、国际湿地城市等品牌效应,以19个旅游园区为载体,加快构建“一廊一核三区四带”全域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加快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住宿是文旅产业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宿成为“美好生活”的一种范式,很多地区依托特有城市文化和资源大力发展城市民宿,依托独特农业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民宿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当前存在问题

当前,从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目标看,我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产业规模较小。文化和旅游部规定民宿行业经营用房不超过四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我市符合要求的民宿仅50余家,床位600余张,且主要集中在大丰区、东台市、盐都区和亭湖区。

文化内涵不够。民宿既是游客住宿场所,也是文化传播舞台,但受经营者文化素养等因素限制,我市民宿大都停留在初级开发阶段,地域特色文化挖掘不足,文化内涵彰显不够。

优质体验不足。乡村民宿以城市游客为主,大都期待独特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项目体验,而我市相关项目和产品开发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游客参与体验需求。

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才是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达地区乡村民宿产业拥有专业人才团队,而我市乡村民宿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经营主体和专业人才队伍,制约了乡村民宿产业发展。

品牌知名度低。随着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手段发展,游客对民宿品牌的选择有着较高要求,虽然我市已出现一些小有名气的品牌,但仍缺乏国内知名品牌加持。

未来发展建议

强化规划引领。围绕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目标,将民宿发展纳入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村镇总体规划相衔接。深度调研全市现有民宿产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生态景观、地理特征、文化底蕴等因素,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参考相关国家标准,从全市层面科学制定出台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出台行业标准,优化空间布局,深化体制改革,规范市场行为,强化政策支持,确保民宿产业发展协调性与可持续性。

提升发展层次。注重从水乡风情、湿地文化、珍禽异兽、民俗风俗、农事农耕、名人故里、寓言传说等元素挖掘提炼,做好特色文化弘扬与传承,让乡村民宿插上文化“翅膀”。创新项目设计,增强产品供给,打造一批农耕生活、田园风光、森林体验、水乡韵味、海洋风情、生态康养乡村民宿聚集区,让每一位游客有故事听、有事情做,从内心唤起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欲望。

加强人才建设。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人才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打造“人才强磁场”,最大力度激活人才引擎。围绕民宿产业投资开发、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服务运营等全产业链,从国内外招引产业发展相关专家、领军人才、团队等。对接驻盐高等院校,深化“产学研”常态化合作机制,强化民宿产业人才培养合作,为民宿产业输送专业人才。创建民宿产业发展协会,定期开展民宿主人、管家培训,规范和提升民宿从业人员管理服务技能。

强化规范管理。尽快修订完善民宿管理办法,对乡村民宿开办要求、开办程序、经营规范、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强化整改存在治安消防安全隐患的民宿,向民宿经营者宣传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探索建立多部门协调监管制度,联合文旅、公安、消防、市场监督、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监管民宿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消防设施、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确保乡村民宿产业有序、持续、健康、高品质发展。

注重品牌建设。利用旅游文化节、全球滨海论坛等载体,邀请国内外知名民宿品牌创始人、投资人、运营商、服务商来盐考察,增强其对盐城民宿业发展的了解和投资信心,提升盐城乡村民宿产业竞争力和知名度。通过“互联网+”体验式营销,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方式,讲述乡村民宿故事、展示入住体验,以客群营销等方式广泛传播我市民宿产业蕴含的文化精髓和特色特点,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作者为市委党校经管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本文为2021年度省委党校系统调研课题“关于江苏乡村旅游民宿业的发展与思考”〈XT21099〉阶段性成果)

加快湿地碳汇交易大市场建设 喜迎二十大 永远听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