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仁 谢建骅
在盐都区大纵湖镇红星村(原南严庄),有一位老人叫王尊福,出生于1941年。1978年改革开放后,王尊福在村里办起胶木轴瓦厂,十多年后,又在邻近的秦南镇上承包轧钢片厂,成为首批转型从事工业的农民。随着经济生活进入小康,王尊福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愈益执着,外出采购、推销,走南闯北,他顺便逛书店,看到喜爱的书就买,买了就看,读后再转借给他人,让大伙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痴迷的就是书籍。他说,读一本好书,如同与智者一次对话,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经年累月地购书,王尊福家中的书越积越多,开始他将书堆放在箱箱柜柜里。2014年,镇党委捐赠给他5张大书橱和十几套桌椅,他又自筹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60多平方米的“尊福农家书屋”。镇文化站站长王广华指导他如何办理借书、还书手续。镇政府授予“五星级文化中心户”称号,盐都区农委授牌为“结对帮扶共建文化单位”。
由于红星村周边没有中、小学校,前来书屋看书的青少年只有几个人,王尊福为了让更多青少年前来阅读,他将秦南镇亭湖路52号自家的老屋收拾出来,设立了农家书屋分部,摆放几千册书,免费借阅,过一段时间轮换一次。前来分部看书的人由少到多,很是热闹。王尊福逐人登记,来自秦南小学高年级学生有20多人,秦南中学学生也来了几个人。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王尊福在秦南镇关工委主任季东骏的热情帮助下,书屋分部成了主要关爱留守儿童的“关爱之家”。经常来书屋看书的退休教师季汉玉、杭嘉荣,经王尊福邀请,承担了“关爱之家”的义务辅导员。有一个姓李的学生,平时不爱读书学习,成绩很差,父母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又管不住他。放学后,他看到同学们都进书屋看书了,没人和他玩,他也走进书屋看看,这一看便上了瘾,放学后、双休日,做完家庭作业后,就去书屋看书,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成绩从原来班上的倒数,到后来的名列前茅。
为了鼓励孩子们读书,王尊福还准备了一些圆珠笔、橡皮擦、笔记本等小礼品,专门奖励那些来书屋读书的孩子,哪个学生在学校里作业得了满分,哪个学生被评上了“三好生”,就发一个小礼品,这也算是对好学上进、喜欢读书的孩子的一种激励。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农家书屋还成了村民学习实用科技的“加油站”,村民们利用农闲、阴雨天到书屋里读书,把学到的科技知识用于农业的种植、养殖,大有好处。西桥居委会青年张家兄弟,把在书屋里学到的养殖知识,办起了一个水产养殖场,去年收入已达十几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