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2年05月30日

深化农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李玉娟 孙鑫

农旅融合在促进农村转型发展、农民收入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培育农旅结合的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为城市人口提供一个休闲康养和记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我市农旅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也具备较好农旅融合基础和条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切实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农旅融合是重要的抓手之一,发展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景观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强农、富农、兴农的重要途径。

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释放美丽乡村独特魅力

自2004年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以来,盐城农旅融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富民惠民”宗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重培育特色小镇、休闲农庄、家庭农场、乡村民宿等新型业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撬动创业富民的积极作用。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6家、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12家、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2家,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41个,先后获得“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美丽中国之旅十佳绿色生态城市”“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一带一路旅游文化名城”“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农旅产业融合,规模显著。近年来,全市在“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指引下,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按照“农田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农户变餐厅、菜园变菜场、农活变游戏、农产品变商品”思路,不断加强乡村旅游的产品供给与市场开拓,建立以农业强旅游、文化养生态、生态促农业的农业、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挖掘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科普体验、产品供给等功能。

农旅特色项目,模式渐熟。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实行项目、业态、品牌“三管齐下”,每年明确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建设任务,推出一系列融合地方传统经典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等特色旅游项目。

农旅品牌效应,成效初显。充分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新科技农业、休闲农园等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具有特色、创意、品牌的农旅产品与服务,打造特色观光园、特色新村、创意小镇等,以特聚气,以创立意,树立品牌形象,拓展乡村餐饮、住宿、娱乐等项目,延伸购物、休闲等多方面消费功能,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特、农耕文化深、融合程度高、“双创”氛围浓、生态环境美、富民效应大的农业特色小镇。

推动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建设富美新农村

深耕农业大金矿,扩大致富渠道。围绕农旅融合提质增效,我市借鉴景区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高新科技农业、休闲农园等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引进具有国际视野或国际水准的投资商及职业经理人开发营运乡村旅游项目,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返乡民工、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等投身乡村旅游自主创业,拓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度假、餐饮娱乐、科普教育、民宿体验、农务参与等项目,延伸购物、休闲等多方面消费功能,培育一批乡村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乡村研学旅行基地以及健康养生地、乡村书屋、乡村咖啡屋、乡村民俗创意体验馆等新型产品业态,促进乡村旅游向全域化、特色化、创意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擦亮生态金名片,发展绿色经济。我市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寻求生态保护和乡村发展最大公约数,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设高标准农田,形成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业态,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道路通畅、河道整洁、交通便捷,生态源景观化、乡土风特色化,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田园相连、林水一体、绿廊相接的生态休闲目的地;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力争走出一条自然资源、旅游产业和社会文化“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新路,实现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

打造农旅“样板村”,强化品牌效应。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档升级,我市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优先、生态保护持续、农旅文相结合”总体目标,以湿地文化、海盐文化为载体,以农业、旅游业产业为支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多个乡村借助政府扶持,立足农业设施、本地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样板村”,改变了过去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差、产业农业薄弱、农民家庭贫困的面貌。

铸造文化强磁场,凝聚乡村精神。农旅融合在发展乡村经济产业的同时,需要发挥文化铸魂作用,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结合各地历史文化背景和地方风俗特色,精心规划设计,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充分呈现当地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实现“文农旅融合”,着力体现以弘扬传统文化、红色经典和家风家训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模式,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展现深厚历史文化的古村落和农村风情的节庆旅游产品。不断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挖掘农耕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利用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内涵,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留住乡村精神之魂,留住浓浓乡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形象。

激活科技智慧屏,提升服务质量。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村落和小镇的农旅项目建设为抓手,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现代体系,打造高效、高质量农旅结合休闲旅游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建立农旅融合数据中心,对全市乡村文旅项目建设、服务、运营、营销、管理实现全方位监控,为相关部门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升级,全力构建数字化管理新常态,通过建立数字乡村云平台实现智能农事生产、娱乐项目互动、文化科技宣传,将农业生产从单一的农产品销售向度假休闲、观光采摘、文化传承、民俗体验、科普教育、生态疗养等产业拓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发挥新媒体社交功能,将社交化元素融入农旅中,增加游客粘性,提高用户参与感,实现品牌形象营销、推广和商品销售,提升农旅融合发展水平。

(李玉娟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盐城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孙鑫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江苏省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测算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2021年盐城产教融合发展中心智库课题“基于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农旅融合路径与模式研究”<2020SJA1936>、2021年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成果)

改造老旧小区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