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建
市委驻射阳县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抓“富民强村”,“强村”重点发展村级经济集体,去年已新上多个产业投资、集体农场项目;“富民”重点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半亩田”增收计划酝酿已久,过去称作庭院经济,现在要打造2.0升级版,需要从组织角度出发,在经济薄弱村培育一批富民产业,发挥有效作用。
射阳种植菊花、辣椒、黄蜀葵等经济作物有一定基础。菊花每亩地收入6000至10000元,与种植传统作物相比是较好选择之一,它更像“生蛋鸡”,只要第一年种上,以后每年都能自繁自育。辣椒和黄蜀葵像“聚宝盆”,长荡镇鑫龙合作社现在提供辣椒种子和扶持资金,对产品实行保底价收购;盘湾镇黄蜀葵种植,经纪人免费发种子,收获期就近收购,老百姓每天花上一个小时采摘就有三四十元收入。
实施“半亩田”增收计划,要符合大政策。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大食物观”要求,强调要顺应群众的食物结构变化需求,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半亩田”增收计划重点是在农村零散地、闲散地上做文章,在推广试点、扩面增量上下功夫,一家一户种植三分到一亩田,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种植、坐地生财,同时坚决不碰基本农田红线,坚守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实施“半亩田”增收计划,要引入新机制。坚持“先行示范、整庄推进,服务支撑、市场运作”原则,选择基础好、技术相对成熟、产品收益较高的作物,发展订单生产,带动扩面增收,搭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定位,决定了传统包种包销模式行不通,要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产品流通。同时,政府在培育富民产业时,要发挥组织引导、宣传发动等作用,加大政策扶持,严格督查考核,着力做好企业培育、信息发布、技术服务、产销衔接等配套服务,又快又好助力发展。鼓励没有基础的农户先行试点,具备条件的农户扩大面积,加快形成种植习惯和集聚效应。
实施“半亩田”增收计划,要烧好“三把火”。一是宣传发动火,要做鼓动者,不做旁观者,统一思想认识,给新生事物加油,坚决反对各行其是、各吹各号。二是连片成面火,一家一户种植是增收计划基础,关键要组织有意愿、有条件的村庄农户先做起来,把声势做大,把品牌叫响,形成燎原之势。三是服务保障火,增收计划涉及种苗培育、农资供应、技术服务、收购等环节,离不开诸多单位、组织和人员协同配合,其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关系计划成败。“三把火”都烧好了,由点到线,由线成面,连面成片,形成规模特色,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星火”计划。
实施“半亩田”增收计划,要明确发展要素。发展对象是优质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包括芸豆、冬瓜、套种四青作物在内,具备短平快项目特征,投入小,操作简便,收入可观。发展方式是先算账再带头,坚持小切口,做好大文章,把投入、产出和预期风险的账算好,党员干部要带头先行,变“给我上”为“跟我上”,发挥主心骨作用,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满怀信心参与种植。发展关键是抢季节备种苗,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合理安排茬口布局,选择合适品种,及时备足种苗。如菊花分早熟、中熟、晚熟,辣椒分线椒、杭椒、朝天椒等,要区别情况,实行分期播种、错时上市。发展路径是订单生产标准化,积极寻求企业背书,找发展靠山,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做好生产,建立持续稳定的供货渠道,从供给侧创新实现村企双赢。
“半亩田”增收计划是一个崭新尝试,要尊重基层实践,鼓励创新创造,做好经验总结推广。在组织方式上,要突出队镇村三级联动,协同推进实施,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做到常做常新,发挥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为射阳县委副书记<挂职>、市委驻射阳县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