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读书
2024年06月02日

文化之根 生命之花

□詹阳

最近读了《纳兰容若词评》,合上书,我仿佛看见了那个忧郁的少年——纳兰容若。诚然,纳兰词瑰丽新巧,是清朝词风的一代开创者,以至现在都颇负盛名,但更令我钦佩的是他对于汉文化发自内心的敬重与纯真的热爱。

“吾幸得师矣”。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容若是满族人,但他对汉文化的使用如同自己的母语一般熟练。在拜徐乾学为师后,容若对父母、朋友都高兴地说“吾幸得师矣”。读到这里,我体会到的是一个大孩子对文化单纯且热烈的爱。若是现在的你我是否能像容若一样用孩子的心去热爱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过漫长岁月的瑰宝,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即使没有像古人一样的虔诚,也应该怀着致虚守静的态度去谦虚地学习。

“所传者,唯是矣”。容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是依靠诗词,毕竟在当时词只是“艳科小道”,并非正途,而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奠定,完全是靠一部丛书——大型儒家经典《通志堂经解》。这是容若的老师徐乾学用自家名为“传是楼”的藏书阁帮助容若编撰的。古时官员热衷于藏书,大都收藏一些珍贵的古籍,不轻易借阅他人,而徐乾学却愿意将藏书借给容若汇编。只因两人有共同的思想认知,就是——文化需要传承。当文化不再流动,它便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不流动的水不会清澈,文化也是如此。“所传者,唯是矣”,这是三百多年前古人的信仰。在今天,多元文化更加包容并蓄,中华文化也不断融合、碰撞,走向世界。而教育是我们文化传承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也正是一代代教育者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去奉献,才保证文化经久不衰,历尽沧桑却更显韵味悠长。

“为有源头活水来”。容若在《渌水亭杂识》一书中用颇多的笔墨描述过西学。那还是一个西学东渐的年代,上流社会因通过几千年而积淀下来的优越感与自尊心不肯接受西学。唯有对文化怀有孩童般赤诚之心的容若,直面西学的优点,并直言不讳道:“西人立法实出郭守敬之上,中国未曾有也。”他兼收并蓄之后也会评价西学和中学的特点:西人长于象术而短于义理。容若的思想,即使在现在也是非常正确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便是因为开放的格局与包容的宏大气度。而正是如此,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在多元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不断创新,文化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

加思·斯坦曾说:“你的心,决定你看见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即使我们无法理解文人墨客文章中的深意,但也请用心体会他们作品的另一半灵魂,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记录城市鲜活的历史细节 独抒性灵的边疆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