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周刊
2023年07月10日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中国传统文化古典名句,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典”明中国智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崭新命题的提出,再次重申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不能断,进一步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探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内涵,提升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更好地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自然观

从“天人合一”到“生命共同体”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至高境界,认为人与天共同构成一个自然整体,且人所遵循的规律应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有丰富表现,儒家认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世间万物,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和谐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家推崇“道法自然”,强调人要参与造化,探索、遵循自然规律,从而造福自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精华,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基本原则指引下,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两大观点,完成了习近平生态自然观从“天人合一”到生命共同体的蜕变。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自然观思想不仅构成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基本理念,也为习近平总书记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让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习近平“和谐共生”“休戚与共”的生态自然观中获得新生和发展。

发展观

从“取用有节”到“绿色发展观”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追求万物同源,和谐共处,不反对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但强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并重。“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些观点都带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在包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性,展现了古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更是表达了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这个“度”是分寸、节制、平衡,是中国的中庸之道,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针对我国乃至世界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古人取之有节的生态发展思想基础上,提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并进一步将取用有节的传统生态智慧发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两山”理念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法治观

从“以时禁发”到“最严格制度”

农业是中华民族生存之基,安邦之本。中国历史长期处于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先哲们在追求“天人合一”生存理想和“取用有节”生存智慧过程中,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生产和生活实践,形成以“以时禁发”为核心的生态实践观,明确指出要依自然界时令开发利用自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规定、法令和制度。我国最早关于环境保护的律令可追溯到周朝。由两汉人所撰,集前代星象、祭祀、法令之大成为一体的杂凑撰集《礼记·月令》,将一年划为四时,每时又分三月,每时每月都有相对应的礼制,以此指导农业生产与人事活动。《唐律》中记载的“种植恳食者,笞五十”“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等,更是具体规定了对违法人员的惩戒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观点。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科学指导,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构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生态自然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法治观等生态思想,让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充满中华文化韵味,也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升华,焕发出新活力。立足新发展阶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要继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不断汲取养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生态文明理念,共建美丽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作者单位:阜宁县委党校)

数字驱动盐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打造体旅产业学院 擦亮世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