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建
“老师,这是我妈妈做的糕点,您尝尝!”一个眼睛大大、模样水灵的小女生悄悄摸到办公桌前。
不忍拂了她的心意,我拈起一块,轻咬一口,奶香扑鼻、甜入心脾。读懂我表情的她满心欢喜:“下次给您带更好吃的!”扔下这一句,就甩着小马尾辫跑了出去。
这是到伊犁州支教半月以来,第一次有学生这么“大胆”地闯进我的办公室。
小女生叫阿依古丽,维吾尔族人,坐在教室第一排。偶尔借着讲台遮掩打个小瞌睡,叫醒她时,总是惴惴的。我估摸着这是个胆怯的小女生,所以对她多加了一份关注。
给她补习过几次,还委婉提醒要认真听讲。渐渐地,课堂上她活跃多了,也自信多了,课后会摸到我的办公室,跟我拉家常,聊她的家乡察布查尔,也聊我的家乡江苏盐城。
看得出来,她对我这个支教老师,带着尊敬也带着好奇。于是我趁机鼓励她要勤学多问,增长见识,将来走向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每当这时,她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就会闪现出不一样的光亮来。
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孩子很乖巧,家住海努克镇琼布拉克村,因为家里负担较重,生活条件不是太好。我决定在这个春天的周末,安排一次家访,去看看能为她做点啥。
从察布查尔县城驱车到海努克镇,约莫一个小时,再兜兜转转,才来到琼布拉克村。远远地看到,阿依古丽站在大路边等我们。
走进庭院,绿意盎然,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正在干活,一个年龄相仿的女人打着下手。阿依古丽介绍她的父母,爸爸只知道憨厚地笑,妈妈赶紧把我们请进屋。
主屋不大,分为两部分,东半边小一点,大概是主卧;西半边一张通炕,躺着一个小男孩,不知为何嘴角流着涎水。阿依古丽悄悄地告诉我,小男孩是二叔的孩子,一出生就患了脑瘫。二叔夫妇离婚后不知所终,看孩子实在可怜,爸妈扛着压力收养下来。
阿依古丽还有两个姐姐,都在乌鲁木齐上大学。考虑到她家的实际困难,当地政府安排了一些补助和帮扶。交流中,我们鼓励这个淳朴善良的家庭克服眼前困难,勉励机灵懂事的阿依古丽一定要好好读书。临别时,我们留下一点现金,阿依古丽的父母再三推辞,不得已才收下,一家人一直把我们送到大路旁。
上车前,阿依古丽突然挽住我的胳膊,很认真地说:“老师,我一定努力学习,出去念大学,将来我还要到江苏看你!”她眼里的那道光,让我们既怜惜又颇多感动。
返程路上,我又想起自己多次的灵魂之问——教育工作者援疆的实效路径究竟是什么?在于给这里的孩子上一堂所谓精彩的课?抑或送上一些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是,好像又不止于此!
如果用我们有温度的手,给懵懂的孩子推开一扇窗呢?甚或是化作一道彩虹,带给孩子生命里一束光?任何点滴的启迪和善意都应该算吧,最终也都会汇成暖流。
路虽远,行则将至!想到这,我不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