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生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强调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为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自信自强,从时代维度把握职业教育的根本意义。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制高点决定发展制高点。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既需要一流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也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对职业教育的支撑需求愈加突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使命,新征程上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建设我市职业教育体系,加快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矩阵,助推“技能盐城”建设。
守正创新,从本质属性把握职业教育的根本路径。职业教育是“落地”教育,产教融合是其本质特征,“根”在地方,特色在产业。“融合”是职业教育蝶变的引擎,只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才能夯实发展基础。职业院校应增强历史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企业应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义务,利用各种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要坚持问题导向,突破“管理体制”顶层协调机制不足,充分发挥我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作用,持续加强已有的汽车等六大职业教育联盟建设,创新职业教育联盟组织运行体系,出台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试点实施办法,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提质培优,从实践维度把握职业教育的根本动力。职业院校要勤修“内功”,开展高职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积极赋能教师、升级教材、变革教法,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畅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路径。提升教材质量,推进内容动态更新,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新形态教材。推动“课堂革命”,深化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深入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全局性谋划,健全我市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制度,建立职业院校技能抽查和实习报告抽查制度,打造全省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德技并修,从内涵特色把握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是对接岗位需求和促进就业最为紧密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学生既要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又要技术技能叫得响、过得硬,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胸怀“两个大局”,聚焦“国之大者”,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作者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盐城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市新时代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