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晚报

04

滚欢团 2023年01月15日 盐城晚报 04版 晚霞

□疏泽民

每到腊月,舅舅就提着对剖的两爿竹杠,走村串户,给乡邻制作欢团。

欢团的原料是炒米和山芋糖浆。滚欢团,就是将这两份原料混合,用酒盅滚压成乒乓球大小的圆球,外面点缀一些可食用红料。这样的欢团象征着农家的日子红红火火、欢欢乐乐、团团圆圆,是正月里待客的佳品。

滚欢团用的炒米和糖浆,事先就准备好了。冬闲的日子,农家将糯米蒸煮,晒干,再炒制成炒米。将小麦浸泡发芽,切碎,再将山芋切成薄片,一并加水煮熟,用布袋滤渣,将汁液熬成糖浆,盛在瓦罐里备用。

舅舅来到农家,首先将熬制好的糖浆回锅加热,待热气升腾时,向锅里倒进炒米,不断搅拌,直至炒米与糖浆均匀混合,再铲在脸盆里。接着卷起袖口,拿出一只盛有温水的碗,两只酒盅,两爿对剖的竹杠,就开始滚欢团表演。舅舅拿起两只酒盅,往脸盆里的糖浆炒米面对面地夹合,扣合成一个椭圆形球体。拿去对扣的上层酒盅,在露出酒盅外的炒米团一侧不断地轻轻拍打,酒盅里的炒米团不停地转动,不一会儿就滚成圆形的糖团毛坯,放在竹杠内掏空竹节的沟槽里。

别小看了这两半对剖并掏空竹节的竹杠,它可是滚欢团的重要道具。将糖团毛坯放进竹槽,糖团间相互留出一点空隙防止黏合,再扣上另一半对剖的竹杠,形成圆筒,双手握紧上下竹杠来回搓动并左右暗合用力,糖团就在竹槽间前后左右滚动,揉搓,挤压,黏结,最终形成致密的圆球。将竹杠向筛箩里稍稍一倾,白胖胖、圆溜溜的糖团就呼啦啦地滚落下来。

待所有的原料被滚成糖团后,舅舅又拿根鹅毛,醺上食用红色颜料,在糖团上点一道“美人痣”,犹如雪中红梅,很是漂亮。看着满筛满盘的欢团绽开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庄稼人的心里乐开了花。

滚欢团是舅舅的一门绝活,自然,腊月就成了舅舅最忙的日子。在乡下老家,方圆十几里地只有舅舅掌握了这门绝活。庄子里哪家想吃欢团,都请舅舅去帮忙;谁家要是没赶上滚欢团,其他人家就你一盘我一钵地送过去。正月里孩子们跟在大人后面走亲戚去拜年,口袋里总会塞满乒乓球似的欢团,既好玩又好吃。家中来客,庄稼人必捧出欢团,仙桃似的码在盘子里,看着十分喜庆。

美味欢团,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日久弥香。

没有上一篇了... ... 年份的轮回